社评
提要 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迅猛上升与CPI、PPI继续双双告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尴尬局面”, 但考虑到大规模投资在经济上的反映才开始,通胀前景还需提防。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各项数据,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可是消极因素也明显存在。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1%,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可见经济回升势头迅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市场预期要大,说明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效果已经显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投资。依据惯性,今年下半年仍会保持高位运行。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积极因素中最可喜的是,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6月份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克服经济危机,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保持健康持久发展的活力,关键在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增长,标志着中国扩大内需的开始,标志着正确的宏观管理措施正在呈现出积极的成果。
然而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消极因素依然存在且暂时看不到几时才能消除。20多年来拉动中国经济最有效的是外贸,上半年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这个局面下半年多半不能扭转。当然,危机能够促使过分依靠外贸出口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可惜这个转变也是举步维艰。
上半年经济数据的亮点,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结果,虽然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其对整体经济的一个良性反应仍然没有反映出来。上半年信贷数据同样蕴含着巨大风险。二季度新增贷款出现了逐月增加现象,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近7.4万亿元,今年原计划新增信贷规模为5万亿元,然而半年便远远超出目标的50%。银行放贷过快,且贷款质量还有所欠缺,通胀的风险不容小视。
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1万亿美元,大量外资进入我国,无异会推高我国资产价格,通胀风险同样会由此而增加。
历史的经验证明,这样的格局很容易走向过热。
然而有些经济数据似乎不支持通胀的说法。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PPI同比下降5.9%。如果这样的态势继续下去,只会出现通缩现象。同时,我国上半年财政收入虽下降2.4%,但5、6两个月连续增长,6月份增长了近两成。国家依然保持庞大的财政收入,意味着国家大量投资不会出现巨额赤字,从而也意味着未来不可能出现通胀。
但是,从经济格局不平衡到通胀的显现是有个传导过程的,大规模投资在宏观经济上的反映还刚刚开始。目前的通缩不等于今后的通胀,更何况还可能有通胀和通缩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
至于目前还未走出经济危机之时,我国财政收入重又走上增长的轨道,实在不能算是好事。要扩大内需,要走出困境,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国家的“轻徭薄赋”。
当然,目前并不需要出台对付通胀的办法,否则可能使目前出现的积极因素前功尽弃。可是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目前的种种措施虽然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走出经济危机的途径,然而也是一条走向通胀的途径。问题是要随时做好准备调整政策,就像走钢丝一样,达到平衡,未来将通胀控制在可以忍受的3%之内。
不过,无论多么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们的功效总是有限的,要使中国经济健康持久发展、具有更大的抗打击能力,只有改变中国经济大的格局,而所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所有的宏观调节工具都应该以此为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