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中国60年,开世界未有之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11:17  世界新闻报
新中国60年,开世界未有之变局
世界新闻报2009060期封面

  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以和平方式迅速开辟复兴道路,将深远影响人类前途

  《世界新闻报》评论员/雷思海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遭遇外部挑战的过程中,最后都成为整合者。外来的力量不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其他农耕民族,最后都融合于中华文明。

  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华民族的生产力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根据西方学者李约瑟的研究结论,直到明朝末年,中国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都比同时代的欧洲国家要高明很多。

  从科学技术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来说,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所遭遇到的外部挑战,性质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外部挑战,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以前的挑战,是落后的科技与先进的科技进行蛮横碰撞的话,那么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挑战,则是西方以迅猛发展的工业文明,重击中国当时落后的农业文明。

  这种代次级的生产力落差,是一种足以导致亡国亡种的压力。事实也是如此,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很多民族国家,追求发展与复兴,但直到今天,居于世界工业强国行列的国家,还是当时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只不过次序有所变化而已。而一些民族国家,竟在这一并不算长久的竞争中解体了,如南斯拉夫。

  所以,当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飞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物质产品供应国,中国人在6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方工业强国200年时间内完成的建设,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

  我们可以自豪地认为,中华民族在经过百年的沉沦、探索、奋斗之后,已经打开了一场面向未来的世界新局。

  中国的复兴之路,是全球化时代的复兴,这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兴衰。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复兴,必然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这一影响,在今天的世界已经初见端倪。

  居于全球物质产品生产中心的地位,使得中国第一次真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基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密切,有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外交时期所不能比的基础,当时中国给了广大亚非拉国家许多超出自身能力的援助,但这一联系是基于一种非正常的基础上的,它一不能长久,二则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如今,不论是为美英等北约部队控制的阿富汗,还是遥远的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还是被欧洲视为其前殖民地的非洲国家,都需要把他们的原材料、矿产、能源等运往中国,中国是这些资源的最大买家。中国经济的复兴,使得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和产业上逐渐有机对接起来,也使得中国与它们的关系有了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坚实基础。

  中国是世界物质生产中心的地位,也让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密切。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是想让中国牵制苏联,此后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经济关系还只是中美政治关系的点缀。

  中美政治关系稳定,则经济贸易稳定,中美政治关系波动,则经贸关系受损。如今,美国人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中国制造”,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独立于中美政治关系的一条纽带,并成为中美政治关系的稳定器。

  这些无法分开的联系,即是世界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的感受之源,也是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发轫之地,更是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战略机遇期的信心之所在。

  从长远历史来看,二千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稳定在占全球GDP的25%以上。在中国的GDP再次达到这个水平之前,我们还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已经完成。当前世界的科技与经济,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升级和革命。与此相对应,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也正处于一场新的大变革、大重组的变动之中。

  一个13亿人口级别的大国,如何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对手的环伺中,以和平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复兴大业,是一个全新的使命。这样的使命,历史上不曾有过。

  知雄而守雌,是自我保全之道。惟有开拓创新,才能引领世界潮流。

  未来百年中国的道路,绝不会是当前存在于美欧国家的任何一条道路。它只能是中国在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兼顾人类共同关切的基础上,由新一代中国人开创出来的伟大创新道路。这一道路也必将打开世界未有之变局。

  《世界新闻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