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要开始了,这是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时决定的。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当前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看病贵,看病难”。根据公立医院改革的五大任务,应该说基本上能够解决眼前的“看病贵”的问题以及部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在公立医院“看病贵”,主要原因是医生本身的诊疗服务收费不高,而医生的收益与医药、医械挂钩,因此患者往往拿到高价的、过多的药,接受过多过繁的检查。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将要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医生过多过贵开药、过多检查的动力,“看病贵”就可以走向合理收费了。
“看病难”有三层意思,一是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农村、边远地区医院太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就医十分不便;二是医疗上的“求大于供”;三是医疗质量下降。
对于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五大任务的第一条“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的推进,将会变得越来越合理,只是需要国家财政拿出相当的款项。然而对于“求大于供”就不怎么容易了,至于提高医疗质量,抽象地谈“探索管办分开形式”、“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恐怕无济于事。
许多人都认为目前的“看病贵,看病难”是因为市场化改革才引起的,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不规范,才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现象。
看病贵,求大于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照理会合理调配社会资源,供应会增加,也就是医院增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会降低医疗收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是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原因在于目前医疗的市场形式只是在向患者收费、在药费、医械费(每个环节都在赚取差价)上体现出来,而在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增加供应的环节上,市场机制的作用被市场外的因素阻断了。现在理论上民营资本能够创办医院,但在实际操作上,民营医院则有诸多不便,譬如很多医院都不能进入医保。事实上,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限制了集中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加医疗供应,从而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大难问题。
依靠提高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在短期内大概能够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是,完全依靠政府管理、政府操作的公立医院问题,其实是个世界难题。收费标准的提高在今后长时期内是否会一直涨上去而使患者承受不起?而政府的补助则往往是慢一拍,是否将不能充分发挥医院的激励机制?是否会由此而出现新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我们以为,医改、公立医院改革不妨引进市场机制,政府在市场外规范市场,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对公立、私立医院一视同仁,只管医院是否具有医院的资质。市场可以让社会有更多的医院,医院与医院的竞争、医院内部市场化管理可不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根本解决广大患者的“看病贵”,不如把政府的补助直接付给广大患者,直接拨付给医疗保险。
在新医改这个系统工程中,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等任务,虽然繁重,但说到底其实是资源分配问题,也就是花钱的问题。但公立医院改革却是一项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而要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说到底是要巧妙地借用市场力量。虽然公立医院的目标不是盈利,但这决不意味着它的外部和内部不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