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宏:用“共生世界”为“无核世界”导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15:24  黄河新闻网

  新浪评论专栏作家 钱宏  

  奥巴马总统去年4月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提出建设“无核世界”梦想一年后,由40多个国家和欧盟、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有关国际组织参加的核安全峰会,于4月12-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这次“核峰会”主要关注核材料的安全管制、核不扩散、打击核走私与地下核市场,以及建立国际核秩序等问题,核心还是核大国通过自我限制来寻求对核问题的治理秩序。对这次“核峰会”,美国、俄罗斯、欧洲、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以及地球村全体公民,都各自有着不同的期待。这次“核峰会”将如何平衡上述各方诉求,达成最基本的共识,应当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提出的“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实际已经从世界观和哲学的层面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整合超越“无核世界”的梦想和“世界无核”的理念,我冒昧地把这一诉求概括为:创建一个全球不分彼此的共生世界。

  提出创建“共生世界”,首先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判断:即在现行主权国家和地缘政治国际秩序(始于1648年)条件下,只要一个主权国家感到有“安全威胁”的存在,其发展核技术、核武器也许是最便捷的解决安全隐患的方式,而当今核技术和核门槛恰好并不是很高(连朝鲜都有能力发展),而且,有需就有供(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并没有直接的约束力),那么结论就是:核扩散将不可避免。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总统提出“无核世界”的梦想和“世界无核”的理念,都不大现实。人类必须在更大范围内改变思路,另辟蹊径,也许必须改变整个世界观,改变整个哲学伦理基础和价值观念。

  现在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人类自20世纪中叶以来,总体上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极限”、“政治对抗的极限”、“人性施恶的极限”三大极限纠结症。我们看到的金融危机、经济滞涨、地区冲突、恐怖活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心理疾病、信仰危机只不过是“三大极限纠结症”的间歇性发作的一系列表征。

  进入21世纪以来,“三大极限纠结症”更加凸显,而且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就是与三大极限对应的“碳排放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扩散与核安全问题”三大问题。更有甚者,这三大问题如今也纠结在一起,比如“核恐怖主义”、“恐怖性碳排放”、“核泄漏碳排放”等,使“三大极限纠结证”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由美国总统提出建设一个“无核世界”的理念,固然难能可贵,却又远远不足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只要把美国、中国、俄国、欧洲、印巴这些“核俱乐部”国家放到世界之中,就不难发现,无论中国、美国、俄国、欧洲、印巴,还是世界,都正面临着一个结构性改变的问题。今天的人类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一个历史大变局的前夜。所以,人类亟需寻找新的智慧引领向前。

  这种智慧从根子上说,是人的身心灵健康成长。身心灵健康远不只是一个个人修为的问题,它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政治”——是一种“全生态社会建设”的问题。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错,但发展不是目的本身,尤其是当发展基本等于美国人发明的GDP时,情况就可能完全走向了反面。而整个人类现在的发展,恰恰在这一根本点上迷失了方向,颠倒了人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似乎发展就是为了GDP,所有人的生活,特别是所谓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其主流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围绕“GDP增长率”的轴心运转。

  为了增长和增长率,人们完全忘记了罗马俱乐部1970年代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告诫;为了寻求单边优势,完全忘记了1980年代冷战结束的原因,是那些富有眼光、勇气和慈悲心的人们(包括说原子弹是纸老虎的毛泽东和妥善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肯尼迪和前苏联领导人)自1960年代早就意识到了核武器的巨大毁灭能力使大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无利可图,从而出现了“对抗的极限”;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人们为了谋求超额私利背信弃义昧着良心而不顾他者死活,忘记了全球化、信息化高速便捷的交通、通讯工具的普及对个体生命能力的迅速提高,以致出现“超限战”、“911”、“人肉炸弹”的现实,某个没有受到善待的年轻人(如骇客)或族群、教派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核心枢纽,使一个国家一夜之间陷入瘫痪,就是我一直在说的“第三大极限”,即“施恶的极限”。于是,遭受“三大极限纠结症”的折磨在很大程度上已然成为人类的宿命!

  所以,为了摆脱“三大极限纠结症”的宿命,当今人类亟需一种现时代的“处世哲学”,创建一个“共生世界”来整合超越“有核世界”。“共生世界”和“世界共生”,这不仅一个梦想、一个理念,而直接涉及到人类无分东西南北中左右、赤橙黄绿青蓝紫,整个系统面临结构性改变。

  共生世界包括这样相互对应的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增长的极限,减排的需要,简约主义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必然会凸显出来,即以“简约解套减排”;二是因为对抗的极限,无核的需要,互联(协调)主义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必然凸显出来,即以“互联解套无核”;三是因为施恶的极限,反恐的需要,善待主义伦理价值的必要性,必然凸显出来。

  反过来看,互联、善待、简约的现实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而互联、善待、简约哲学伦理基础,就是共生的智慧、共生的价值观,亦即全球共生、世界共生、全民共生之共生世界。

  “减排-简约”+“无核-互联”+“反恐-善待”=共生世界

  最后,如果说,这次华盛顿“核峰会”关注并希望解决的“核裁军”、“核扩散”、“核技术”、“核安全”问题,与去年哥本哈根和今年墨西哥“气候大会”所关注并希望解决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两会”所面临的问题,作为两种威胁全人类的危险,都具有人类时刻面对却又并非迫在眉睫的性质。这就既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发展不平衡的各主权国家,提供了似乎有足够时间讨价还价的余地,致使真正具有无条件约束力的协议,几乎无法达成;同时,也为人类改变世界观形成新的处世哲学,以便重新认知建立一个共生世界的充要条件,留下了或预留了缓冲机会。

  那么,在我看来,各国领袖和相关专家,全世界的地球公民,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则取决于“共生世界”的梦想与“世界共生”的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共识或重叠共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