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凤霞:“逃离现象”凸显大城市的无力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8日07: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陈凤霞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67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年人的买房选择已趋于多元化,41.5%的人愿意在“城市郊区”买房,仍然坚持在“中心城区”买房的人占31.8%,还有17.6%的人愿意在“所在地的周边城市”买房。(据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相比“中心城区”的高房价,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无疑有着更为突出的性价比。孤立地看,青年人的选择具有一定市场理性,如果联想到年轻人“逃离京广沪”现象,这些理性更带着对融入大城市的许多无奈。

  到2008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6%,我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接近66%,城市人口将达到9.15亿。贪大求全几乎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通病。城市化是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的大势所趋,但囿于同质发展和规模贪大求全等问题,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矛盾日益突出。

  在割裂式政绩评价体制下,城市各自为战,甚至为发展不惜与兄弟城市争得头破血流。虽然对城市发展资源差别化配置的论点多年前已提及,但到底几个城市愿意割舍唾手可得的发展机遇?而过去那些因为历史特殊时期置身于中小城市的大企业、科研院所,近年来纷纷笑纳大城市抛出的“总部经济”橄榄枝。建国以来,河南有3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占全国的1/10,其中洛阳有13 家,“现在很多中央驻洛科研单位都成了‘ 留守处’”。当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迅速向大城市高度汇集时,大城市也便成了优势资源支配者的天堂。

  在以行政为主导的产业转移大局中,大城市吸进去的是优势企业,只是将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这样难啃的“骨头”抛给中小城市。缺乏优势经济支撑的中小城市,虽然在生活方面有着较低的成本,但就业、医疗、消费等各个方面与大城市仍存在较大差别,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现代城市理念下,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理当更接近于平等竞争关系,这才是有效纾缓大城市工作和生存压力,提高居民幸福品质的根本所在。以这样的视角看去,眼下青年人选择在中小城市买房,更像是面对大城市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一种无力感,无力感显然不能成为幸福感的内容。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