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川:户籍改革 亟需破除挤牙膏式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1日11:29  黄河新闻网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居住证制度已在一些城市实行。国务院5月27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6月1日《新京报》) 

  若干年前,有网友悲情一吁:“我是中国人,我拿着中国的暂住证,只能暂住在中国的国土上!”这伤心而悲愤的呐喊痛彻人心,让人至今为之动容,且共鸣不已。如今,暂住证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居住证粉墨登场。应该说,这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起码在文字表述上有了一字之差,当年那名网友即便再深情痛呼,其共鸣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在改革的迢迢征途上,一切进步哪怕再芥微都值得鼓励,任何破除沉疴的努力也都值得赞赏。变暂住证为居住证,可以想见决策部门的智慧与勇气。但是,居住证不能沦为披着马甲的暂住证,如果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只是文字上的游戏,而无实质性的变革,如此一来就必然失信于民,无法赢得民众激赏。 

  犹记得2008年,深圳施行户籍改革——运行了20多年的深圳暂住证退出历史舞台,居住证制度自当年8月1日起全城推行。然而从民间反馈看,这一改革陷入了一地鸡毛的境遇。究其原因,他们悲哀地发现,居住证的服务功能除了出入关时利于身份确认以外,其他和暂住证没有太大的区别。拥有了居住证,不代表就能享受市民待遇,他们依然是“大地上的异乡者”,边缘,卑微,落寞,他们的心灵依然无法安放,他们依然找寻不到温情而平等的精神家园。 

  无独有偶。去年上海推出户籍新政,消息传来,不少人的心灵像鲜花一样开放,但是未几,兴奋的劲头便熹微、幻灭。原来上海户籍新政设置了太多的制度性障碍,比如只有满足“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等等严苛的硬杠杠,才有资格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而放眼上海数百万的外来人口,符合条件的简直寥寥无几。一场声势浩大的户籍改革,到头来成了一场空心化的政策泡沫,真是莫大的黑色幽默。 

  户籍改革需要大刀阔斧的勇气,需要雷厉风行的手段,需要走出雄迈的步伐,而不是一再奉行挤“牙膏式”的思维。更可怕的是,年年翻唱四季歌,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锣鼓喧天,但实际上是假装高潮,欲进还退,不动真格。 

  曾有学者梳理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路径:“现行的框架是民间先骂街、学者再呼吁、委员随后提案,这样循环几个来回,十年二十年后才开始解决问题。”此话虽然很不中听,颇为刺耳,但多少道出了几分实情。户籍改革,是时候破除挤牙膏式思维了!别让民众审美疲劳,陷入绝望之阵,别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被僵硬的制度分为不平等的两类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