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一舟:“护士被精神病”与公共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10:35  第一财经日报

  陈一舟

  据《京华时报》报道,深圳二院护士郭俊梅因不满奖金分配,向深圳市政府信访办投诉,医院外请医师假扮工会领导与其谈话,并将谈话内容写入病历,将其诊断为偏执性精神病并调岗。郭俊梅起诉维权后胜诉。但法院判诊断医师无责,法官希望郭俊梅不要得理不饶人。

  正如法院所判定,“郭俊梅在深圳市二院工作期间并无任何工作失误,亦未出现因精神问题做出不当行为,深圳市二院因其与院领导发生争执就认为其存在精神问题,在未征得其父母及其亲属同意情况下,聘请康宁医院精神病专家为其诊治,其行为本身存在不当之处。”因为不满奖金分配,因为上访投诉,一个健康正常的护士就变成了“精神病”——被“诊断”成精神病的过程及采用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当的权利申诉,何以被视为了大逆不道而被“不当处理”?

  律师认为,单一的诊断标准和制度上的救济漏洞是导致“被精神病”的主要原因。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与“诊断”和“漏洞”没有什么关系,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单位与个体之间地位的严重不对等,导致个体的话语权极其式微,意见和表达不被尊重、不受保护,稍有“出格”即被“封杀”——这才是女护士维权上访“被精神病”的关键所在。

  还值得一提的是,审视这一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护士维权上访之所以成了“精神病”,不仅是“医学标准”和“管理标准”出了问题,“公共标准”同样也处在了扭曲错位的状态中——毫无疑问,对奖金分配不满的医院员工不止郭俊梅一人,但敢于上访投诉的却只有一人,因此,或许在世俗的眼光中,过于较真的郭俊梅就是一个另类,有“精神病”的嫌疑。

  回想起来,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较真”的个体被潜意识的大众标准当成了“精神病”或者“刺头”而排斥在外,大家浑然不觉主动维权和敢于维权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

  维权意识的淡漠切入到当下社会语境中,就是公共意识的缺位。这里所说的“公共意识”有三层含义:其一,要树立个体权利意识,敢于较真;其二,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勇于挺身而出,学会“为公共维权”;其三,权利的维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善于运用组织力量和法律手段去展开博弈,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而“护士上访被精神病”的这一典型案例无疑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的成长轨道上,我们仍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