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真维斯楼”这个冠名到底有多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09:22  东方早报

  熊丙奇

  5月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这在学生中间引起了争议。有学生称“感觉太扯了”。对此,清华大学校方称,该楼除了这个新名字,“第四教学楼”的名称也同时保留。

  近年来,凡遇大学学院冠名、教学楼、图书馆冠名,都会遭遇争议。质疑者认为,此举太过商业化,败坏大学精神。

  其实,大学学院或者校园建筑物冠以捐赠企业的民称或人名,与大学精神并无多大关系。这种做法,反倒有助于大学精神的推行。大学精神的本质是独立,而一所大学要获得独立办学空间,财政独立是至关重要的,对公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举目各国大学,都在想办法拓宽办学资源,增加自筹经费在整体办学经费中的比重,以摆脱办学过于倚重国家投资和学生学费的情况。其中一种做法,就是让渡出学院和楼宇的冠名权,由此能获得不菲的捐赠投入。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麻省理工大学斯隆(Sloan)商学院,是以捐赠者Alfred Sloan的名字命名;沃顿商学院以费城企业家约瑟夫·沃顿的名字命名;牛津大学赛义德(Said)商学院,以捐赠者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赛义德的名字命名。

  对于大学学院或楼宇冠上企业名、人名,从感情上,大学师生中有些人无法接受,觉得这是把学校给“卖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少人还担心,学校获得捐赠之后,办学将会受到捐赠者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就是在国外大学,学院或楼宇冠名,也饱受争议。比如,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的冠名,当初就遭到学校教授的强烈反对,而且,他们反对的不仅有冠名,还有在牛津大学进行工商教育。教授们认为:“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工商教育。”但后来这一学院还是在教授们的反对声中成立了。出人意料的是,这所商学院很快就出类拔萃,早在2004年《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行榜中,该商学院就名列第26位。

  以国外大学的实例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一切以办好学校为出发点,接受个人或者企业捐赠并冠名,并不会让大学的办学沾上铜臭气、走向世俗。这一制度就是现代大学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校方获得的捐赠,全部用于学校办学,捐赠者获得的回报也就是冠名权而已;就是学院理事会(或董事会)的理事(或董事),也无权干涉具体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因为这些事务的决策权掌握在教授手中。

  我国大学接受捐赠,在冠名做法上已与国际“接轨”,然而,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却严重滞后。捐赠冠名有怎样的决策程序?获得的捐赠,开支到了哪里?学校与捐赠者之间有无交易?捐赠者对办学会否施加影响?对这种担忧,大学难以回答。事实上,由于现代大学制度缺失,我国大学的精神已经迷失,办学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明显,教育和学术已异化为牟利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看到学校以冠名换捐赠,公众和部分高校师生是有强烈不满情绪的。

  所以,对于我国大学来说,个人或企业以捐赠的方式冠名学院和楼宇,到底“扯”还是“不扯”,要害不在于捐赠和冠名行为本身,而在于大学有无符合现代大学特征的基本管理制度。没有这一制度,大学的很多事情都“扯”不清。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