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社评:三公透明是监督执政者的试金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9日08:17  环球时报

  截至18日,中央98个部门中有30个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首次公开了2010年度“三公经费”,舆论在紧盯着剩下68个部门的动作。尽管舆论对一些部门公布的速度和数据质量存有质疑,但在中国舆论监督不断巩固的今天,这不太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游戏。这一步迈出了就不可能再收回去。它很可能是中国政务公开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实质意义的举措。

  由人民监督执政者,尤其监督执政者怎么花钱,我们谈了很多年,现在到了动真格的时候。长期以来,本应仅仅用于公务的“三公经费”,被一些人同时看成是政府机关“福利”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出国,一些单位流行“轮人头”的潜规则,或者变成对工作成绩的“奖励”。这种认识同时存在于大量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因此政府各部门公布“三公经费”,未来甚至有可能激发新一轮的中国社会变革。

  诚然,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启动,改革改到政府自己的头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政府机关难受的表情。一些部门精心选择公布时间,公布的数据也比较粗糙,明显不如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细致、规范。但这是公众看到的第一批“三公经费”报告,这一次不细致,下一次就必须细致,舆论监督的规律就是对每一个疑点和模糊处都紧追不放。

  这次变化在告诉我们,政府的政务公开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越快适应它,越早按照严格的标准自律,这样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就越主动。拖不是办法,造假将置自己于难以预测的高风险。可以关起门来编制预算,超公务目标大把花公款的时代结束了。

  政府部门的财务曾经被列入“国家机密”,未来它终将成为最公开的东西,甚至比商品的价格还容易查询。这条透明的“廉政快速通道”将拉动一系列公开透明的“项目”,并将深刻改变中国人对公权力的认识,使民主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监督方向基本是自上而下的,高层官员监督普通官员,普通官员监督黎民百姓。民主的发展正把监督的方向颠倒过来,它假设所有官员都有不廉洁的潜在可能,人民的无数双眼睛终将把每一个官员都看得紧紧的。

  我们常说“民心”,是否也存在一种“官心”呢,如果有,它决不能是执政者的“私心”,而只能是与“民心”相契合的“公心”。而“公心”的建立一方面靠觉悟,靠德,但一方面也要靠民众和舆论的强迫。“三公经费”公开是朝着对人性的正确理解迈出的一步。

  希望公布“三公经费”能迅速从中央各部委向各级地方政府普及。中国地方政府部门浩繁,它们与民众的直接接触更多,平时引发的意见也比较大。可以说地方基层政府,才是中共执政的一个个真正支点,它们既是执政党形象和影响力的树冠,也是它的根。目前已有个别地方政府,如上海闵行区政府自行进行了财务公开改革,希望其他地方政府不要坐等中央统一发布命令,而是自行行动起来,争取主动。

  总有极端声音宣称,中共的所有自我监督都是假的,长期执政的中共不可能解决监督的问题。围绕“三公经费”的改革推进,将是中共能否解决监督问题的试金石。▲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