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 题:故宫深深深几许?
新华社记者
“失窃门”“会所门”“错字门”“破损门”“瞒报门”……故宫博物院隐秘之“门”一扇扇被打开,一个个窘况曝于阳光下,这令公众追问:故宫深深深几许?
面对信息化的新形势,故宫管理者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紫禁城”年代。最明显的事实就是把故宫这座公共文化殿堂发生的失误,乃至严重错误,权当“宫内”之事处理,能掩则掩,能藏则藏,能拖则拖。这两个月间所发生的一切莫不如此。
记者日前追问其此次处理责任人的根据及具体条文,故宫表示“此为内部管理规定”予以回绝,意思是按自家“家规”处理,不可与外人道;社会一直关切“5·8失窃案”处理结果如何,从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最新受访中得知,似乎已经作出了处理,只是没公诸于众。难道这是故宫的“自家事”,不可告诉外人?
其实,故宫管理者应该非常明确,当故宫不再是皇家禁地时,故宫管理者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为人民管理好这一文化圣殿,为人类守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
正因如此,故宫的一草一木,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故宫的一得一失,牵动着人们的心弦;故宫的一言一行,折射着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故宫的一举一动,更被赋予国家形象的意义,这也是一代代有识之士守护故宫,今日民众追问故宫的深层原因。
故宫博物院成立80多年来,历经磨难与沧桑,正因其走出了紫禁城,走出了深幽,走出了封闭,走向了民众,走向了世界,也走向了新的辉煌。故宫的管理者,惟有正视历史的启示,方能破解新时期管理上的困局――让故宫真正成为人民的故宫。
浩浩故宫,只有以国家、民族、人类的高度面对眼前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才能生就并永久驻留敬畏之心,将隐患、失误消弭于无形,才能重塑形象与声誉,才能重新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