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风:调查组剔除铁道部高官是真诚回应民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10:13  现代快报

  西风

  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与之前公布的事故调查组成员比较,调整后的调查组人员构成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目前铁道部的现任官员,全部被剔除出去。原名单中的调查组副组长彭开宙(铁道部副部长),调查组成员陈兰华(铁道部安监司司长)在新名单中不再出现。

  对这一重大变化,社会舆论给予了积极评价。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民意沸腾。其中的一个关注和争议焦点,就是事故调查组中出现了现任的铁道部官员。让“老子调查儿子”或者“自己调查自己”,事故的真相能否切实查清?能否给人民一个真诚的负责任的交代?这是横亘在广大公众心中无法抹去的疑虑。如今,这一公信“鱼刺”被“剔除”,民意的喉管一下子顺畅、舒服了许多。有人说,这是事故善后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最正确的一步。

  如果说事故是社会发展中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那么,对事故进行认真、严肃的调查,找出事故的成因,挖出事故的责任人,总结教训,惩戒不法,以遏制或减少恶性事故的再发生,让鲜血不白流,就成了安抚民众情感创伤和告慰遇难者亲属的最好形式。

  但是,不能不看到,眼下一些事故的调查善后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颇受诟病的症结就是,行政调查组成员往往过多掺杂了利益相关方,要么是事故当事者的上级单位,要么是有行政管辖责任的地方领导。事故调查的公信度不断遭受质疑。人们有理由怀疑,不能做到独立、公正的调查,事故的真相就有可能被遮蔽。

  “7·23”动车事故调查组名单刚出炉时,舆论的反响果然强烈。除了大量对铁道部门官员调查公信力的质疑声音,还有不少公众建议排除事故利害方人员参与调查的资格,或者建立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以保证这一举世关注的特大事故,彻底查清真相。如果在这一问题上还是延续传统,照搬陈规,显然与汹涌民意形成反差。因此,做符合民意的调整,是高层智慧的决定。

  这样的大调整,虽然有悖适应性很强的中国内部调查模式,但是至少在三个方面向人民展示了进步:

  首先是它体现了事故调查的人本主义。事故伤害最大的是人,生命的消失是无法弥补的代价。对事故的追问,必须把人的情感因素、文化传统和诉求放在首位。“7·23”动车事故后,人们对铁道部门的质疑和排斥是不容忽视的现实,这时候,在事故调查组中出现铁道部官员,显然是对遇难者亲属和社会公众情感的漠视。这种不尊重,将对事故善后和最终的调查结论为社会接受,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再者,它体现了最高层践诺的姿态,有助于提升调查的公信度。“7·23”动车事故后,中央一再强调要认真调查事故真相,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人民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对事故调查组人员的调整,就是对民意的有效、及时、真诚的回应,这一姿态,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故调查的公信度。尽管当初加入铁道部门人员可能对事故调查有专业上的帮助,不一定存在干扰调查的隐患。但“净化”调查组,其实是在“净化”政府公信。与事故调查的技术含量比较,政府的政治道德含量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第三,它在用行动而不是空喊来促进人们恢复对中国铁路的信心。“7·23”动车事故对中国高铁甚至是中国铁路形象产生了严重损毁,重创了公众对高铁的热情和信任。重建高铁安全、舒适的形象,重建人们乘坐高铁的安全感,虽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但这种期待不是通过大量宣传就能实现的,需要铁路部门乃至更高层级的切实改进行动,来取信于民。剔除铁路官员,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事故调查组的信任;对调查组的信任提升,必然能够带动人们对中国铁路重拾信心。这是一个链式效应,重在起始。如果说“7·23”动车事故的处理有初始的缺憾,那么,从现在起,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赢回国民信任的契机。

  事故的创伤总是令人无法释怀的。面对事故,很多部门也许没有成熟的处理经验,调查的模式很多时候也在摸索之中。但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决不能在人们的心里造成二次创伤。这时候,尊重民意,安抚民心,完成一次有公信力、有透明度、权威独立的事故调查,显得尤其重要。

  但愿“7·23”动车事故的调查,从这次得人心的调查组“变动”讯号,导引出最好的结果,并成为各级事故调查的范本。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