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时评:勿让农村消费者沦为“消废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13:46  大洋网 微博

  作者:陈方

  都说百姓饮食用药安全是天大的事,但在实际生活中,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弱、设备缺,与监管地域广、任务重形成鲜明反差。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县以下无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堪忧。(《人民日报》12月15日)

  按照目前体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设到县一级,且人员很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媒体以地处西部的甘肃平凉市华亭县为例呈现了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窘状:全县下辖101个行政村,18.4万人口。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只有19位工作人员,平均每万人仅有1名监管人员。而且全县无一所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机构,更没有快检车和快检设备。

  事实上这并非仅仅甘肃华亭县独有,全国80%以上的县均如此。更让人担忧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下,大量劣质的食品药品都被销往农村。有报道称,农村已经成了假冒劣质食品销售的集散地,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而且,食用这些危险食品的很多是儿童,儿童对刺激反应敏感且解毒排泄功能弱,不慎摄入便会严重影响健康;假劣药品对人体健康威胁更是不需赘述。

  不夸张地讲,农村消费者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了“消废者”。原因何在?监管空白脱不了干系。目前我国在城市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但在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监管盲区”,甚至不少农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发达的城市里,食品安全事故还频频发生,何况监管空缺的农村呢?

  农村缺乏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那么农村消费者是不是只有沦为“消废者”?在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村消费者用上安全的食品药品,甘肃平凉华亭县“一专三员”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在人、财、物都欠缺的情况下,科学界定执法监管与社会监督的功能定位,建立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的综合治理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城乡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监管服务均等化,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专三员”就是一种加强社会监督的尝试。

  借助“一专三员”的社会力量监督,县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可以把极为有限的专职监管力量投入到重点监管环节,即涉药单位如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医疗机构等,提高监管频次,实现动态监管。而“一专三员”却可以构成一张自上而下的网络,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基层农村的情况“听得到、看得见、管得住”。

  据新闻披露,近年来,平凉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也没有发生药害事件。在监管机构等硬件缺乏的情况下,如果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待农村食品药品市场这块“监管盲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政府管不过来,社会监督力量完全可以补充进去。在对待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上,关键是看政府监管机构有没有决心真正将其看做一种责任。

  从甘肃平凉华亭县“一专三员”的监管个例来看,莫让农村消费者沦为“消废者”,这不是一个虚无的口号,它完全可以落地为切实的行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