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韩寒的问题就是输给了“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31日10:31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公民话题之熊丙奇专栏   

  先是质疑韩寒成名作《杯里窥人》有硬伤,继而又从韩寒的“文史水平”、“写作能力”方面打假论证韩寒曾接受“代笔”。“打假斗士”方舟子这次将矛头指向了80后代表人物韩寒,看起来还要再猛戳几下。韩寒将委托律师,就方舟子(方是民)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中国网1月29日)

  上海的法院是否受理韩寒的起诉,还不得而知。而对于韩寒选择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次笔墨之争,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1月16日韩寒的博文《小破文章一篇》中,他提到,“所以就悬赏,凡是有人能列举出身边任何亲朋好友属于‘韩寒写作团队’或者‘韩寒策划团队’,任何人接触过或者见到过‘韩寒写作或者策划团队’中的任何成员,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20000000元),本人也愿就此封笔,并赠送给举报人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既然是悬赏,那么,就是鼓励他人踊跃提出各种事例来领赏赐。你可以说来领赏者提出的证据没有说服力,但却不能因证据没有说服力,就反而告其诽谤。这感觉似乎在引蛇出洞。这就好比一个人自认为很强大,在街头悬赏谁能打倒他,就给谁100万,一个猛汉真扑上去一阵乱拳,他反过来以对方故意伤害自己向法庭起诉。当然,这样的比较并不很贴切。

  从目前方舟子所撰写的几篇求证博文看,其实都属于根据其知识、逻辑,进行质疑、举例的范畴,对此,网友自可分析这样的质疑是否合理,包括其知识是否苍白,其逻辑是否混乱,其水平是不是太低,而韩寒既可以不理会(认为其没有理会的价值),也可以回应。在1月29日韩寒的博文《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中,已对近期比较集中的质疑进行了回应,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质疑者和被质疑者有公平的话语空间,能不能就此认为质疑者就是诽谤,还难说。尤其当被质疑一方是公众人物时。

  当然,韩寒有起诉的权利。但我不认为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代笔”说到底是一种“造假”,对于学术、文学、艺术作品的“造假”,需要的是同行评议,而不是法庭判决———法庭判决的基础,也是同行评议,在法庭无法对学术、文学作品的真假进行鉴定时,是难以作出判决的。韩寒可以说,自己拿出了1000页手稿证明自己的作品完全出于自己,可有手稿就能证明文章是自己写的吗?不可以是别人写好然后自己誊抄吗?这一点,韩寒其实应该是知道的,在1月16日的博文《小破文章一篇》中,他说到,“我无义务自证,也无能力自证,你既然怀疑我,拿出证人证据来,领走两千万加我的所有版权。”而在拿出手稿之后,韩寒又写到,“但是我还是很佩服我自己的,在现在电脑普及的年代,我写完文章反而要时不时改动几句话,但我少年时候文章的手稿居然都是一次成型,除了一些错别字以外,极少做大段的修改。这对一个少年来说,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他是想通过此说明自己的手稿没有誊写过,一次成型。

  其实,韩寒根本不需要自证,也不需要司法裁决,而只需保持对此事的淡定——他有很长的时间用更优秀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从整个事件分析,韩寒的反应有些太“过激”(他对此的解释是,这次的确突破了我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忍让的底线),比如,在悬赏中提到“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就很可能激发出质疑者质疑的热情。——他可以提出1000个质疑,哪怕其中一个质疑成立,也可领到“悬赏”,不想领“悬赏”者,也可打打酱油——要知道,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否认学校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却无法否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如果有一个热爱文学的父亲,爱好文学就说不定受到父亲影响,父亲也极有可能给自己修改一下作文,提出一些建议,在书籍出版过程中,编辑也可能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进行个别字句的修改。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哪怕提过建议,修改后,编辑也提过意见,也修改过,作者还是自己,这就如博士论文得到博导的指点、修改,还有师兄师姐的帮助,最终完成论文者还是博士生自己。没有这些,就成了“神”。如果把这些都否定,显然会引来质疑者们如潮的质疑,只要在文章中找到一句可能是韩寒父亲写的,不就证明韩寒被“代笔”过吗?这是很荒谬的逻辑,但却真实上演了,而且这后来成了事件的主线。

  如果换一个语气,放低自己的身段,就可能不一样。假如韩寒称自己在写作中确实受到过父辈的影响,父亲也为自己的成长提出建议,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当然,前提是韩寒确实觉得自己受到过影响,其父亲也确实为他的成长提出过建议。    

  世界上没有天才,也没有神,如果要说这次韩寒的问题,就是输给了“神”。于是,一切变得很不正常。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韩寒 方舟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