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迪:重建良善社会得靠底层平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5日00:09  环球时报

  重建良善社会,得靠底层平民

  刘  迪

  近日,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

  诚然,今天的世界,不论东方和西方,人与人的纽带弱化,社会缺乏互信,这已为世界通病。有人认为,权力与市场,严重腐蚀了今天的中国社会。笔者以为,我们中国底层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美德、责任与信赖的基础。上述事实也说明,中国社会底层存在广泛而深厚的良善社会基础。

  有人将良善社会重建的重任寄予我们的知识阶层,但笔者不敢苟同。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向权力奴颜婢膝的现状。这些年,教育制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格成长。钱教授这番话也是让我们追问在中国,如何恢复独立人格的价值、社会彼此信任这个更为根本性问题。

  数千年来,中国能屡遭入侵而不亡,这有赖士大夫阶级对中国主流价值的捍卫、传承。具有高度历史责任的中国知识阶层引领了近代历次革命。当年的知识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

  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知识阶层容易成为权力附庸、市场奴仆。国立大学成为培养知识权贵的基地。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大学成为培养官僚的学府。对此,一个来自地方的政治家创办了早稻田大学,他认为日本不能成为官的天下,应该成为民的天下。他决定在这个大学要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新闻记者,另一类是全国的村长。因为他认为,权力不能没有监督,国家不能没有基础。

  今天中国面临一个重建良善社会的任务,我们应把希望寄托于普通公众,把更多的精力、热情投放在基层。我们重塑中国地方,应该从中国的传统之中汲取养分,培养公共精神。在这个方面现代社会资本理论值得参考。

  什么是社会资本?美国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如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人们的互利协调、合作。他认为,社会资本其实就是一种道德资源。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很低的犯罪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社会的普遍信任、合作与广泛参与。怎样恢复、重建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答案是推动民众发扬真诚合作的公共精神。

  迄今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汲取了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今天我们面临新一轮更大更艰巨的改革。但是,这场改革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基础之上。我们如要发挥地方活力,必须在基层培养类似吴斌这种具有公共精神的市民。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则意味着他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把自己认同于一个与他者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整体,以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么这时候才再度回归合作、互信互助的社会。▲(作者是旅日学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吴斌 司机忍痛停车 司机救乘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