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单一模式下中国教育没有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10:02  青年时报 微博

  欧美、澳洲的人,为何却不在乎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从事“不光鲜”的工作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们那里,劳动没有“光鲜”与“不光鲜”之分,只有自己是否感兴趣之别。所有劳动是平等且有尊严的

  无论去欧美,还是去澳洲考察,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大学教授的孩子,居然在当面包师,做手工艺。教授说起自己孩子的职业,充满自豪,根本没有国人的难为情。这令考察的中国人,感慨万千。

  感慨归感慨,但回到现实,经常出现在中国家长嘴里教育孩子的话语是,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就去做××去。这里的××,就包括“扫大街”、“做清洁工”、“端盘子”之类。当然,做面包师、手工艺者,这类活计,也是家长们很不待见的,家长们都期待大富大贵,“望子成龙”。

  而当下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家长们的这种意识。在我国的升学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所授内容,无不为了中考、高考,老师教育孩子们,要争做第一名,就连乡村学校,也从来不教学生农技。学校哪有手工、烹饪这些课程让学生们选择,要是学生对这些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将万分忧虑,直接告诉他,对这些感兴趣,语数外成绩不好,未来将没有前途,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近日媒体报道了河北的“大学加工厂”——衡水中学,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学校,都为这所每年输送70多名北大清华学生的中学而骄傲,其傲人的高考战绩,也吸引力了众多参观取经者。“衡水模式”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产物,它关注的不是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而是不择手段地把学生培养为“分数机器”。它也不关心这些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只是注重眼下光鲜的升学数据。沉迷其中者以为把学生送上名校就是办学的成功,却不知道,上名校只是求学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都应该为了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幸福。

  与这一教育制度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就业体系。在学历社会中,我国的学校有高低层次,而劳动也有高低贵贱。不同的行业、岗位,不但收入相差迥异,而且所获得的社会福利保障也不同,社会地位更不同。在我国的就业体系中,做公务员,进国有企业、跨国企业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首选,这些行业与岗位,被挤到头爆,而除此之外的工作,都被视为低人一等。要是某个学生子承父业,做不起眼的手工艺营生,多半被视为没长进,没出息。

  毫无疑问,这就把所有孩子逼进一个成才通道。而随之而来,我国很多传统的手工艺,也就失传。

  那么,欧美、澳洲的人,为何却不在乎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从事“不光鲜”的工作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们那里,劳动没有“光鲜”与“不光鲜”之分,只有自己是否感兴趣之别。所有劳动是平等且有尊严的。简单地说,做大学教授,和做面包师、酿酒师相比,后者的收入可能要高于前者,而享受的社会地位完全一样。在这种环境中,谁还会憋屈自己,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呢?

  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没有改变某个人命运的功能,因为从出生起,每个人享有的权利就是平等的。因此,教育只有教育的功能,就是让每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在加拿大,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生们只要求必修7门课程,然后,可以在学校提供的100多门课程中自由选择,这些自由选择的课程中就有很多手工艺课程。获得这些课程的学分,孩子们就可高中毕业,并且以这些成绩去申请自己中意的大学,包括职业学院和社区学院。没有人逼着学生们必须学习统一考试的科目——他们没有统一考试、集中录取一说——也没有家长觉得孩子进不了多伦多大学、UBC大学就绝望。再比如瑞士的钟表匠、法国的大厨、意大利的裁缝和皮匠、日本的制刀匠,这些大手艺人不仅收入高,而且受尊重。在这些手艺和手艺人备受敬意的国家,人们对于毕业生的评定标准首先是尽早创业,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去争抢一个现成的岗位。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才有多元的教育,也才有孩子们多元的成才选择,也才真正有360行行行出状元。他们的兴趣、个性不会被扼杀,而会被引导。各个行业获得平等的发展空间,而不会被边缘、被歧视。所以,对于失传的中国手工艺,如果政府部门期望通过计划的方式来维系,结果相当不妙。只有从推进就业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出发,让学校教育充满个性特点,让每一个职业都体面而有尊严,这才有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社会。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衡水模式 教育制度 分数机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