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昊:美国如何“争夺”东盟

2013年08月15日10:00  东方早报

  赵明昊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近年,虽然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但在政治领域却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菲律宾、越南等国之外,南海主权和权益争端使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关系变得总是有些“别别扭扭”,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学界和媒体经常会炒作中国“撕裂”东盟的话题。与此同时,美国奥巴马政府却在多管齐下,以一种颇有些志在必得的姿态接近东盟、拉拢东盟,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得手,以至于出现所谓美国在与中国进行东盟争夺战中逐渐占据上风的观点。

  冷战结束后,在发展与东盟关系方面,与中国相比美国实际上是后来者,美国甚至一度蔑视和妨碍东盟的发展以及东盟主导的地区一体化。冷战期间,美国主要依靠它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双边盟友关系掌控亚太地区局势,并在1967年东盟建立后将之作为反共联合阵线的一枚可用棋子。苏联解体使冷战静悄悄地终结,东盟之于美国的价值明显降低,加之当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人倡导“亚洲价值观”以及由亚洲人建立和主导的地区组织,东盟和美国的关系渐行渐远。美国人对东盟发起的地区一体化倡议不仅不热心,而且还明里暗里地拆台。

  为了平衡东盟倡导的地区一体化,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大力支持由澳大利亚和日本倡议建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这是一个跨太平洋的、不排除美国的地区机制,而且美国人还曾力主APEC讨论地区安全问题。东盟认为APEC对其构成威胁,明确提出APEC应成为仅限于讨论经济问题的协商平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当时并没有强烈意愿帮助泰国等亚洲国家摆脱困境,而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和消除资本管制——则是“华盛顿共识”一贯倡导的。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因为忙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更是无心关注与东盟的关系。而正是在过去十来年,东盟10国与中国、韩国、日本之间的“10+1”、“10+3”机制得到不断发展,以安全问题为主要关注点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 Plus)等机制也顺利建立起来。2005年和2007年,美国国务卿赖斯两度“躲开”东盟地区论坛,让东盟国家十分不满。

  童年曾在印度尼西亚生活、自称“太平洋总统”的奥巴马2009年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将美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关注点和相应资源向亚太地区转移。而在亚太地区内部,奥巴马政府则推动美国东北亚和东南亚外交的再平衡,正如“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推手、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所言,“过去华盛顿圈子里的人谈起亚洲政策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东北亚而不是东南亚。”

  为什么美国开始更加重视东南亚?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美国开始从“印度洋-太平洋亚洲”的视角思考其亚洲战略,而东南亚正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联结地带,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价值不容低估;二是东盟长期以来是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司机”,所谓东盟“中心性”已得到中国、日本等地区大国的承认和尊重,如果美国想要在介入地区机制建设方面做文章,它就势必要假手东盟、利用东盟。换言之,目前,东南亚和东盟已经成为美国、中国、日本(甚至包括印度)等大国的政治角力场。而东盟心里也十分明白,大国相争有利于其自身地区的维护。

  为了靠近东盟,奥巴马政府费尽心力、多管齐下。正如不久前卸任的奥巴马“重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所言,美国对东盟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华盛顿最有价值的商品(总统的时间)上”。奥巴马决定每年都参加东亚峰会(EAS),并亲自主持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这对于全球最繁忙的美国总统来说并非易事。此外,美国国务院任命首位负责东亚多边事务和战略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并在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设立多边事务办公室,还向位于雅加达的东盟总部派出首位常驻代表。为了强化美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战略设计,首次美国-东盟名人小组会议2012年5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这一小组将向双方领导人提出政策建言。

  奥巴马政府首任国务卿希拉里可谓美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急先锋”。她不仅积极参加东盟部长扩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外长会议等,还常常因敢说敢言,特别是敢于向中国摆出强硬姿态而成为这些会议的焦点。希拉里曾多次发表演说或文章,强调美国尊重东盟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心性”,但以东盟为主体的地区机制不能仅是“清谈馆”,要能切实地谈出结果、解决问题,而且要触及地区领土争端、核不扩散、民主和人权等“最重大挑战”。

  生猛的希拉里让东盟国家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明确提出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对中国施压,加之毫无顾忌地宣扬“美国将永远与菲律宾并肩战斗”,菲律宾等国对希拉里推崇备至。但希拉里的做法和做派也让另一些东盟国家感到忧心,一是因为它们不愿激怒中国,更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二是美国人对“解决问题”的强调,势必损害东盟向来倡导的“舒适度”理念,即在处理有关敏感问题时妥善照顾各个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利益和“面子”,注重平等协商、争取共识,且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生猛的“美国方式”和源自亚洲文化传统的“东盟方式”显然有些冲突。

  2011年美国总统首次出席东亚峰会被认为是美国亚太外交的一次重大突破,奥巴马称美国将努力促进东亚峰会成为“亚洲世纪”的首要地区论坛,而且将主要涉及政治和安全事务。东亚峰会最早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的倡议下召开,后来吸收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加入,美国和俄罗斯于2010年正式加入。东亚峰会的扩大被认为是出于东盟用美国等平衡中国影响力的考虑。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李认为,美国参与东亚峰会将使其领导的安全同盟和伙伴关系网更加根深蒂固。下一届东亚峰会将于2013年10月在文莱召开,奥巴马已经公开表示海上安全问题将成为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中国或许将因此受到更大压力。

  美国“争夺”东盟除了在多边场合用力,更重要的是在双边关系上下功夫。过去几年,缅甸向美国靠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缅甸将在2014年成为东盟主席国,因此美国愿意放低姿态、对缅示好,希望这一重要的地区战略支点国家成为美国的新伙伴。美越关系也出现明显进展,不久前越南国家主席6年来首度访美,越方旨在促成奥巴马访问越南并缔结越美战略合作协定。而日本近来加大对东南亚外交的力度,实际上也是在配合美国,特别是安倍政府希望成为构建地区海上安全秩序的领导者。

  应该说,目前在地区机制建设方面,美国对于中国来说尚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但未来如何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无疑,地区机制方面的博弈比拼的是“大外交”能力——经济、安全相互促进,双边、多边相互配合,政府、社会相互呼应,制度、理念相互影响。中国需要严阵以待、未雨绸缪。

(原标题:美国如何“争夺”东盟)

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徽蚌埠男子坐牢17年后被判无罪释放
  • 体育曝中超2014亚冠名额3+1 阿根廷2-1意大利
  • 娱乐日本知名男优将引退 号称曾床战8000女优
  • 财经北京南五环外楼面价破3万元/平方米
  • 科技路透社称苹果或与中移动达成合作
  • 博客方舟子:对违建别墅主人张必清的质疑
  • 读书上海书展:唐骏正面回应学历门事件
  • 教育博士论文:女性每高1厘米工资最高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