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运:中国对日外交过于强硬吗

2013年12月04日07:20  环球时报

  王海运

  遏制中国成日本战略选择

  日前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专家主动谈到我国的对日外交。基调是,日本右翼势力只是一小撮,日本不是中国的安全威胁,中国对日外交不应如此强硬。另一位专家则强调,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远亲不如近邻”,对日应当坚持友好方针。

  听闻此种论调,且出自两位国际问题专家之口,令我大惑不解:日本政府如此超强硬对我,我还应对日大谈友好,中国难道一点大国尊严都不要了吗?更为重要的是,如此执迷地对日友好,真的能令其改邪归正吗?看来,不能不给二位以及类似思迷者泼点冷水了。

  日本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今天的日本仍然有着侵略扩张的冲动。千年历史,日本不断地袭扰大陆;百年历史,日本多次发动侵华战争。日本还侵略奴役朝鲜半岛,发动太平洋战争。一句话,历史上的日本侵略成性。今天的日本,相当部分政治势力而且是左右日本战略走向的政治势力,拒不承认侵略罪行,肆无忌惮地向曾被其侵略的国家反攻倒算。日本右翼政府还明目张胆地推翻和平宪法、专守防卫原则,急欲成为军事强国。日本一些人的民族劣根性不见改变,滋生军国主义的“皇国史观”和“武士道精神”仍然被其奉若神明。对于这样一个多次加害邻国而又不思悔改的国家,难道还要与其奢谈友好?

  日本右翼势力已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其战略选择。日本许多人对中国GDP超过日本难以接受,对中国成为“世界老二”十分焦虑。日本不仅主动参与美国对华战略围堵,而且比美国还要凶狠。日本大力发展军备,矛头直指中国,明白无误地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日本政要还到处拉帮结伙、煽风点火,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究其原因,一是在日本右翼的战略思维中,东亚地区不可能两强并立,快速崛起的中国是日本实现东亚霸主之梦的最大障碍;二是日本右翼确信,今后十几年中国似强未强之际,是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一定不能错过;三是日本右翼势力欺软怕硬,认为傍定“世界老大”、利用美国对华围堵,就可成为东亚“霸主”。很显然,日本已经成为东亚安全秩序的主要挑战者、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源。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国家,中国还要一味示好,世上哪有这种道理?

  日本右翼势力不只是一小撮

  对日斗争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难有退缩余地。日本政府无视中国的一再劝告,打破两国老一代政治家“搁置争议”的共识,“国有化”钓鱼岛,甚至连存在“争议”都不肯承认。日本不仅是要霸占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守住阻止中国海军走向大洋的“第一岛链”、谋取非法海洋资源权益,而且要借此推翻二战历史结论,搅乱东亚安全秩序。日本空喊“中日对话”,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甚至扬言要击落中国战机。日本几十年前就把防空识别区设到中国家门口,现在却要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正当举措提出“强烈抗议”。日本政府还不时搬出美日同盟吓唬中国。面对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及地区安全的重大挑战,面对咄咄逼人的历史侵略者,中国还要退缩、示弱,哪里还有一点“负责任大国”的作为?

  至于“日本右翼势力仅是一小撮”之说,笔者同样难以苟同。大量事实表明,日本政坛已经总体右倾:以安倍政府为代表的右翼势力明目张胆地否定侵略历史、扩张军备,日本社会反对声音却十分微弱;日本政客、政党,谁敢于否定侵略历史、敢于对邻国强硬,谁就能拿到选票;日本政府对中国蛮横示强,对华友好人士却少有作为。这一切都说明,日本健康力量已经严重萎缩、失去对右翼势力的制约能力,日本社会已经总体走向右倾。

  远交近攻是日本当局的哲学

  日本与中国的确“一衣带水”,但是日本当局并不认同“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相反,他们的哲学是“远交近攻”。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对日外交只能是以斗争求和平、以斗争促友好。不仅要调动政治、军事、经济资源,遏制日本右倾势力的膨胀,而且要进行纵横捭阖的国际法理斗争,动员东亚各国及国际社会,联手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通过清算日本侵略历史,帮助不了解历史真相的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彻底醒悟。

  要促使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明白,通过推翻侵略历史成为“正常国家”、通过发展军备成为东亚强国的道路根本走不通,通过傍定美国成为东亚“霸主”更是异想天开。只有和平发展、友好待邻,才是日本唯一的可行之路。中国人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促使日本走上和平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稳定和改善中日关系,实现中日两国的长期友好。

  中国不能再无条件地谈论对日友好,中国只能与一个真正改邪归正、成为和平国家的日本谈友好,而不能同一个铁了心要遏制中国崛起、要破坏东亚和平的右翼日本谈友好。▲(作者是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泰国误以为投票和街闹就是民主
  • 王学进:张艺谋超生不能止于罚款
  • 环球时报:拜登访中日,请对“东京秀”悠着点
  • 扬子晚报:“教授命贵”背后是精英的价值迷失
  • 新闻晚报:撞倒还是讹诈,需要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