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维族同胞反恐,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4年05月04日15:10  海外网 收藏本文

  4月30日晚,色地尔丁·沙吾提等2名犯罪嫌疑人在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从实施犯罪到引爆炸弹,过程只有短短4秒钟。一瞬间,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了。新疆震惊,中国震惊,世界同样再次震惊。

  一批维族青年震怒了。5月1日,11名维族青年联名书写的一封信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题为《我们,不会再沉默》的公开信,出自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攻读硕士的阿不都热西提·日介甫等11名大学生之手,他们对几个小时前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恐怖行为表示震怒,向全社会传递了“并肩,向暴力恐怖分子出击”的正义与反抗的心声,受到网友的广泛点赞。

  网友点赞,不只是因为这11名维族青年内心深处流露的善良的“负罪感”,更是中华民族之间感同身受的相互理解。信中举了一个例子:3·1昆明暴恐案后,在昆明做生意的维族小伙给受伤害的无辜群众献完血,眼含泪水深深地给周围的人鞠了一躬,他说暴力分子是恶人不能代表新疆人,但他为来自新疆向大家说了声“对不起”。

  一声含泪的“对不起”,传递着新疆民众的善良,传递着这个民族热爱安定生活的共同心声。而11名维族青年的表白——我没有伤害别人,可是我却有负罪感——更是将广大维族青年在暴力恐怖面前的责任感,传递给了更多维族民众,传递给了社会大众。

  理解是相互的。其实在同一天,微博中有一段同样善良和友好的文字广泛流传:姑娘们请穿起你们美丽的裙子,露出你们自信的脸庞,我们的传统是艾特莱斯、丝巾和花帽,而绝不是一身的黑袍。

  将暴力恐怖的极端分子,与善良的新疆民众区别开来,是每一个热爱和平安宁的中国人应该做到的。暴恐活动带给人们的伤害,不只是流血的一方,也包括绝大多数同样无辜的维族民众。它带给这个国度的,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疑惑,还包括民族之间感情被人为撕裂的痛楚。

  11名维族青年站出来发声,其实是这一代维族人将自己放置在了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位置,站在了反抗暴力恐怖的前沿阵地。这种担当,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求理解、求尊重,是一种超越了宗教信仰和地域概念的、有着人类社会进步意义特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体现。这既是向国内同胞的情感表白,更是向整个国际社会传达了绝大多数新疆民众反对暴力恐怖的强烈愿望和坚决态度。

  中国反恐离不开法治的重拳,更离不开民众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广大维族民众的参与。据5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联名信主人公之一的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买尔旦?外力说,微博上发文时并没有告诉父母,后来网上越传越广,父母听说后表示很支持,认为儿子做了一件正确的事。由此可见,对善与恶、美与丑、和平正义与暴力恐怖的明确判断,不只存在于年轻一代的维族学生中,同样也是所有维族民众的共同心声。

  亲爱的维族同胞,掀起你的盖头来,无须负罪。暴力恐怖是全人类的公敌,虽然个别维族人做出了极端暴恐行为,但他们绝不能代表整个善良热情的维吾尔民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别再沉默。告诉世界,绝大多数维族民众都向往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这个绝大多数,既是你,也是我,更是他。

  掀起你的盖头来,勇敢反击。让世人知道,这个民族不只有欢快优美的歌舞,不只有楼兰姑娘的美丽,不只有吐鲁番甜蜜的葡萄,更有着对待暴力恐怖同仇敌忾的勇气与决心。

  当所有善良勇敢的维族青年将父辈们的豪爽与热爱和平的执着一同展示之际,我们便不用担心暴力恐怖分子能够绑架整个民族。

  (刘雪松,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让消防员不再是“临时工”
  • 魏英杰:萤火虫之夜,国人为什么这么易怒
  • 人民日报: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 环球时报:中国反恐的独特难度、资源和力量
  • 环球时报:乌克兰若走向战争将非常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