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办有中国味的世界一流大学

2014年05月07日07:19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熊丙奇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他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以笔者的理解,要办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是对国外一流大学的拷贝、复制,要做到这一点,国内大学应该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国外大学已经运行成熟的现代大学制度——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如果能按现代大学制度办学,每所学校会形成自身的办学定位,同时学校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教育、学术管理、决策时,根据学校的定位,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开设适合本校的课程,在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上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办有特色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

  我国包括北大在内的985高校,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目标,但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借鉴和创新的错位。各高校没有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成熟运作制度,仍坚持行政治校模式,却不断在引进国外师资、课程、教材上做文章,不少大学甚至把引进海外博士作为硬指标,把引进多少国外教材、课程作为学校国际化的政绩。这些举措令国内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形似”而非“神似”,再怎么办,也只是“第二”,不是第一。由于缺乏基本的制度土壤,引进的人才、教材、课程往往“南橘北枳”。

  在不改革行政治校模式的情况下,国内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难度很大。对此,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同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大学校内实行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可以说,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所在,重点在落实。

  另外,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看,所有一流大学都是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的。我国目前还缺乏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这让北大、清华这类大学没有竞争压力,缺乏特色办学的动力,这是我国政府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时,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中国青年远非网上表现的那般幼稚
  • 人民日报:提振民众对反腐的信心
  • 人民日报:年轻人 你的底气从哪里来
  • 人民日报:心存敬畏 不要心存侥幸
  • @乔磊看天下 :富二代驾法拉利车祸身亡为何引起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