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单双号常态化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014年11月27日02:30  新京报 收藏本文

  ■ 观察家

  单双号限行,一方面,决策必须审慎,单双号限行对于大气治理的贡献究竟如何,应该有相应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限行涉及面甚广,尤其需要扩大公众参与,综合评估考量。

  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再度进入公众视野。26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发言,对于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等群众建议,将进行论证。这一说法引发网友热议。当天下午,李士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论证单双号意见不意味着要实施,“我们不能没有研究就做出反应”。

  可以看出,对于单双号限行事关民生的大事,“不能没有研究就做出反应”的表态是审慎的。

  刚刚过去的APEC会议,使得“APEC蓝”成为公众对于身边环境最深刻的记忆。无论是决策层,还是一般民众,都真诚希望这种“APEC蓝”能够常态化,变成“北京蓝”乃至“中国蓝”。在新一轮严重雾霾袭扰京城的背景下,一些市民有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这样的诉求,并非不可以理解。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就可以简单、迅速落地。

  现实地看,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任何简单、率性的政令,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成为牵涉甚广的公共事件。而一旦单双号限行成为常态,必将给这个城市的公众带来深刻的影响。比如,此举会不会侵犯目前保有的几百万辆机动车相关人群的正当出行权利?又如,限行之后城市有没有做好相应的替代保障准备?目前的公共交通能不能化解因此带来的交通不便?

  更何况,限行波及的,除了一部分人群的出行、便捷、舒适度等等,还有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乃至生机与活力。毕竟,交通乃是现代都市的血脉,任何梗阻都会产生共振。指望通过某一项政策收取全功的想法,未免不切实际。孰轻孰重间,取舍并不容易。

  不可否认,单双号限行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排放、净洁天空。根据此前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机动车已经是北京市PM2.5本地污染排放的最大来源,占总量31.1%。而APEC会议期间的限行实践也是一个佐证。但是,从一项阶段性的环境应急反应,演变为一个常态化的公共政策,仍有不短的距离。

  一方面,决策必须审慎,应该建立在科学、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单双号限行对于大气治理的贡献究竟如何,应该有相应的数据支撑。相关部门应该收集限行在治堵、治霾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资决策。这也是科学决策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限行涉及面甚广,尤其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评估考量。不仅要看到限行积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决策惟有对负面影响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与评估,建立在最广泛民意基础上,求取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才真正符合公共利益。

  雾霾深深,破解之道究竟在哪里?关键在于辨证施治、综合治理,不能靠短期的超常规措施,“必须持之以恒保护环境”。目前,北京已制定并实施《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聚焦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四大领域,“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变。”

  □胡印斌(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A09版

(原标题:单双号常态化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单双号 限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今评媒:单双号限行就有APEC蓝?
  • 环球时报:泥腿子花千芳值得“高端写手”们尊重
  • 解放日报:从“小苹果”能学到啥
  • 南都:念斌又成犯罪嫌疑人,何其怪哉!
  • 人民日报:美国的不公正案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