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欧洲应避免将“文明冲突”坐实

2015年01月15日07:2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沈丁立

  法国《查理周刊》受到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正在引起全球更多关注。在这场反恐斗争中,法国政府和人民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正激起一场思辨:针对《查理周刊》的恐怖袭击是否反映了不同文明的对抗?如何在维护一种文明价值观的同时包容并尊重其他文明价值观?如何在保护言论自由同时保持对言论自律的敏感?如何看待法国人“我们都是查理”以及同样在西方存在的“我们不是查理”之不同?

  欧洲文明自诩人类先进。其实,这一地区曾长期蒙受神权桎梏,此后欧洲经历文艺复兴,比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大抵更早接受了平等自由的新概念,这本身值得肯定。但是,欧洲文明是否就是最先进,恐怕各人意见不同。且不论世界文明本身就多彩平等,美国精英恐怕就难以认同美利坚文明输给欧洲。美国白人大多来自欧洲,但他们在新大陆创新了现代宪制,而欧洲一些国家迄今仍取君主立宪国体,制度设计显然落后于美国。

  但是,即使欧洲一些国家仍大有民主改革的空间,但它们却认为其当今拥有的价值观高于他者。他们忘了欧洲列强曾经殖民世界,中国、美国和印度都曾受其入侵,世界各地广泛留下其扩张侵犯的足迹。在过去,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各国就范,迄今少有就此道歉与赔偿。但在当今世界,这些国家又往往以民主自由为由要求其他文明对其理解并尊重,而不太愿意接受各种文明虽然平等但有差异的事实,更难认同这种差异往往还很难改变。同时,正如西方文明期待其他文明对其尊重,其他文明也在期待西方文明展现平等态度。

  在《查理周刊》事件上,上述差异表现在许多西方人(包括法国主体民族)坚持新闻与言论的自由,包括讽刺挖苦其他宗教先哲的权利,而不愿设身处地考虑如果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神灵受到嘲弄或者亵渎时的感受。诚然,即使伊斯兰教的先哲受到不敬,其信徒也只应诉诸法律手段,而不应残暴地剥夺他者生命。甚至在发生《查理周刊》事件后,这家出版物以及许多与其理念分享的西方媒体仍应被法律充分保障其言论自由权。但是,如果这家周刊能够调整其激进价值观,在坚持挑战一切神灵的权利与尊重其他文明不接受任意挑战的原则之间做出平衡,并且不把这种平衡视作无原则的妥协甚至投降,而是提升自身包容不同价值理念的能力,那么这次的不幸事件以及类似的许多事件或许可以避免。

  这样说来,绝非给任何极端思潮与恐怖主义以藏身之地。无论是《查理周刊》的职员或是法国“我们都是查理”的信奉者,他们的行为都没有触犯法律底线。即使他们固执甚至傲慢,即使他们伤害他人心灵,但是他们没有触犯他人生命。对于他们的问题,是反省新闻自由的极限何在以及为了顾及他人感受是否有必要抵近极限。但是,对于宗教极端势力,面临情感冒犯就必置人以死地,不仅无助于事态的逆转,反而有可能塑造国际社会更加团结合作对其武力围剿的局面,而这也不是对其同情者所愿意看到。

  人们注意到美国一些媒体在同情支持法国的同时,采取了有别于法国人的一些做法。即使它们转载《查理周刊》的漫画,不少美国媒体还是对局部画面予以马赛克遮掩。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刊出“我们不是查理”的评论,认为尽管它们坚持新闻机构的政治独立,但对文化宗教事务的报道宜取谨慎。如果说美国文明同欧洲相比真还有什么“长处”,这恐怕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文章关键词: 查理周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