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听证会戒备森严究竟是怕什么

2015年08月09日08:2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 社论

  拒绝记者入场,或者人为限定记者范围,貌似按“规则”办事,“没有有意排斥谁”,实则就是一种霸蛮的人为封堵,将本该公开的听证会搞成了闭门会、涨价会,从而与信息公开透明的宗旨背道而驰。

  一组听证会的照片火了。8名保安列两排“人墙”封住大门,严阵以待;若干警察也现场执勤;众多媒体记者被拒绝入内……这是8月7日郑州市物价局召开“水价听证会”的火爆场景。郑州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昨日回应,安保森严“并不是针对记者”,而是“预防性地维持秩序”。

  区区一次水价听证会,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又是“人墙”,又是“特勤”,实在令人惊恐。让媒体在场,让整个听证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真的有那么难吗?

  郑州市物价局以此前发布公告,媒体采访须事先申请并按序选取为由,将众多记者拒之门外,实为不智。一则,城市水价调整是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即便从说服民众、寻求共识的层面考虑,似乎也应该最大可能地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刻意限制媒体数量,更不能滥用行政强力,以戒备森严来对抗民众的知情权。

  何况,新闻媒体也不是普通的旁听者,而是负有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并监督政府部门等使命的社会公器。拒绝记者入场,或者人为限定记者范围,貌似按“规则”办事,“没有有意排斥谁”,实则就是一种霸蛮的人为封堵,将本该公开的听证会搞成了闭门会、涨价会,从而与信息公开透明的宗旨背道而驰。

  此外,即便从技术操作层面,郑州市物价局也完全可以处理得更妥帖。如果是因为场地原因,不妨考虑换一个更大一点的地方,偌大一个城市,总不会找不到一个宽敞一点的会议室。或者还可以在总人数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媒体数量,从10家媒体、每家限定2人,改为20家媒体、每家1人。只要对媒体存有善意,总归是能够想出办法的。

  媒体对水价听证感兴趣,并非坏事,大可不必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相关部门理应敞开大门欢迎。除非是涨价早有定论,听证会不过是走个过场,有关部门并不愿意媒体放大讨论,形成舆论热点,讨嫌添乱,从而影响了涨价的既定目标。

  这一点,参加听证会的19名代表“全部同意涨价”可为佐证。而稍后郑州市物价局副局长朱孝忠的说法显然更为直接,他说,“涨价是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能”。尽管语句稍显凌乱,但其核心意思却十分明确,那就是笃定了要涨价。

  因为已经确定涨价,提交听证的两个方案也是“涨价一”、“涨价二”方案,别无选择,所以才费尽心思限定媒体数量和人数,才不择手段弄来大批保安排列“人墙”。说到底,郑州市物价局怕的其实并不是媒体,而是媒体后面的民意,是民众对于政府部门在民生问题上监管不力的抱怨。

  其实,水价上涨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关键是政府部门应该把事情都摆到桌面上,既要讲水价上涨的理由,也要公布自来水的成本;既要有公开听证的程序,又要能保证过程的公开。毕竟,有知情权才会有社会共识。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听证会 媒体 涨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南都:当女人开始对男人品头论足
  • 晶报:清者自清,让质疑者自找无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