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前教师追问:徐玉玉之死,我们足够心疼吗

2016年08月26日11:20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一名前高中教师的追问:对徐玉玉的死,我们真的足够心疼吗……

  作者:单士兵   来源:理论头条v

  前几天,18岁的农村女孩徐玉玉死了。徐玉玉刚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却中了诈骗电话的招,学费被骗光,焦虑痛苦之下,心理崩溃,突然昏厥,继而身亡。

  这样的悲惨,也激起人们痛骂诈骗分子心狠恶毒,痛斥通信运营商无良失职,批评公共部门援助救济缺失,指摘相关部门轻忽公众权益。这种舆论情势,似乎已经成为轮回现象。比如,若问接下来,电话诈骗能进行陪葬吗?垄断无良能及时遏止吗?监管失灵能尽快改变吗?很多人恐怕只能一声叹息。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人们将这类人间悲剧视为一个宣泄情绪的临时出口,久而久之,心灵越来越麻木。面对徐玉玉的死,很多人说,“太让人心疼了”。我认为,这份心疼,值得呵护。心足够疼就不会麻木。如果能让这种锐痛感转变为普遍的共鸣感,进而生成改变各种不公的共理心,心疼还可以带来动力,产生改变不公的现实力量。

  那么,你对徐玉玉真的足够心疼吗?你真的了解徐玉玉这种农村贫困学生是如何艰难奋斗的吗?你真的清晰感受到这类群体在人生转折期遭遇的心理压力吗?我认为,不知道农村贫穷高中女生经历过怎样的心灵炼狱,就不明白徐玉玉为何会心理崩溃,也不足以去说是真正心疼徐玉玉。

  十几年前,我在苏北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当班主任老师。那个城市很多权贵名流都会动用各种关系来把子女送进来这所名校。我的班上有不少学生是从农村考来的,他们多半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这类学生团结认真,进步巨大,后来学校还专门开设农村班,将从农村高分招来的学生放在一起。我也被调去做农村班老师,加上自己本身也是在农村贫困家庭长大,我敢说,我真的懂他们。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对农村学生格外偏爱,特别是农村贫困女生,更是心疼。农村并不足够重视教育,很多贫困家庭女孩读完初中就会被送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加上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很少家庭愿意在女孩进行过多的教育投资。那些农村贫困家庭女生非常珍惜到城里名校读书的机会。城市再繁华,也与她们无关。她们不买漂亮衣服,没有化妆品,吃不起好的饭菜,分数就是她们所有快乐与幸福的所在。每次考完试,考砸的都会哭得撕心裂肺。每天晚自习熄灯后,她们总会去抢路灯下的位置读书,直到被我赶回宿舍。周末她们也很少回家,安安静静在教室里学习。

徐玉玉在其作文《我的家庭》里说:父母已年近半百,过了半辈子了呀。还没跟我们姐妹俩享一天清福呢所以,我一定要很努力地学习才能报答我的父母……  徐玉玉在其作文《我的家庭》里说:父母已年近半百,过了半辈子了呀。还没跟我们姐妹俩享一天清福呢所以,我一定要很努力地学习才能报答我的父母……

  她们就是应试教育的囚徒,但应试教育也是她们的希望。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化、行为短期化、目标功利化,尽管适合做放飞她们梦想的翅膀,但也随时会让她们变成折翼的天使。她们不认同辍学打工或早早出嫁的生活,为远离粗鄙乡村,开启梦幻人生,用尽心力去死读书,读死书。在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给了她们分数,但不能带来良好的人格养成,也不能带来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反而容易让她们生成更为偏狭性格心理。由于应试教育偏离人文精神,也无法祛除贫困和学业带给她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她们不断承受着自尊与自卑带来的痛苦。可以说,在从高中通往大学的道路上,随时都会出现压垮这些贫困女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年,我曾见过很多贫困高中女生的悲剧,最普遍的是精神衰弱、性格畸形,严重的就是高考失败、选择自杀。值得强调的是,为这些女生提供心理救助,使她们免于恐惧和伤害,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生存压力和生活梦想,都把她们心拴得死死,让她们信念系于一端,一旦破灭,就容易崩溃。徐玉玉因电话诈骗突然崩溃死亡,就是这种状况的表征。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依然有无数的农村贫困女在经历着可怕的心灵炼狱。如果整个社会对她们人生缺乏心疼,对她们命运缺乏关注,对她们苦难缺少救助,像徐玉玉这样的悲剧,就一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上演。

  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扶贫确实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落点,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也是被屡屡提及的概念。但是,精准都在细节幽微处,文化都在人心深远处。徐玉玉的悲剧,还是说明,我们社会对这样的人生并不足够心疼,特别是从国家和制度层面,还缺乏足够精细的人文呵护和救济力量。

  延伸阅读

  电信诈骗:公共生活的毒瘤

  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数量已经达到40亿条左右。看数字如果没有感觉,我请你回忆一下你的生活——

  刚取了通知书就有助学金诈骗电话。

  刚买了房就有无数装修公司的电话。

  刚买了车就有了数不清的保险公司电话。

  刚办了张信用卡,就收到别的银行的开卡宣传。

  我们并不是因为一个骚扰短信、陌生电话就狂躁呐喊,恐慌不已。 只是,生活在信息碎片夹缝中的我们,同时意识到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处于“裸奔”的状态,你我他的信息都可能在任何环节被低价出售,这些“信息出卖”的后果,我们必须自己承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就以个人信息安全为例,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避免悲剧重演要靠法律亮剑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徐玉玉 农村学生 应试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