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锐见】"别让李嘉诚跑了"传递反市场意味

2015年09月15日16:07   综合 收藏本文
李嘉诚 李嘉诚

  《别让李嘉诚跑了》成了这两天媒体上的热门讨论话题,曾经的华人首富可能没想到,自己在数年前作出的决定,一方面在商界被赞许为“又一次成功的逃顶”,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样的一次“胜利大逃亡”应该被严肃地追究。

  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李嘉诚的财富累积与政策高度挂钩,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市场化”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嘉诚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不能说走就走。

  相信这篇文章的写作和推出,并非出于官方授意。但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别让李嘉诚跑了”一种观点似乎还颇得人心,这也反映了一种民意,至少表明了市场对这个话题的关心。

  但从宏观上来看,这样的一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危险的“反市场”的强权意味,某种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与香港基本法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无可否认,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事实上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也仍然需要在这样的道路上持续下去。这背后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原理。每个个体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会对审慎思考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而政府一旦“越俎代庖”,那么会出现资源浪费,造成效率低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同时这市场机制仍然是有效的,那么李嘉诚在中国的财富积累也应该被认定为一种“市场行为”,同时未来中国也应该继续鼓励这样的市场行为。

  而一旦投资人退出,就对其动机进行无中生有的猜测,这并不可取。同时,过度干预市场行为,也会影响投资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信心和判断。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的另一个观点是富豪的控制导致了目前香港的困境,比如说普通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房价过高等。

  一个事实是,在过去的十年中,香港的新建住宅不断下滑,一般认为香港的住宅供应要达到年均两万套才能大致满足市场需求,但过去5年的平均供应量却不足1.1万套,市场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这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奉行自由经济原则的经济体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当然存在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但作为香港富豪的代表性人物,李嘉诚有责任以自身的努力和贡献促进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从生意的角度来说,李嘉诚在数年前从中国大陆逐步退出一些投资项目,同时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在欧洲,是资本逐利的天然选择,也是为了追逐自身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在整体经济发展的回报率出现降低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资本流出的迹象?

  不幸的是,在中国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这很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面临这样的问题,政府当然应该采取各种方式来遏制这一趋势的形成,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性的管制方式是危险且有害的,对于中国来说,采取更加有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政策和手段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才是治本之策。

  将市场的交给市场,并根据市场原则来制定政策和规则,在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大背景下,是更加需要强调和坚守的原则。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

文章关键词: 李嘉诚 市场经济 强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