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事 站点导航 SRSNet Ads.
国内时事 国际时事 体育 财经 科技 游戏 文化艺术 影视音乐 生活娱乐 健康 旅游 社会经纬

通讯:制裁8年后的巴格达

http://www.srsnet.com 1998年11月18日 22:30  新华社

  新华社巴格达11月18日电  干瘦的小法蒂玛蜷缩
在病床的一头,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在这个长年遭受病
痛折磨的孩子脸上,丝毫看不出童年应有的快乐。难道这
个世界留给她的只有痛苦和绝望?

  “制裁有多长,孩子的病痛就有多久。”孩子的母亲
哈瓦满眼含泪地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苦命的孩子从199
0年制裁后不久就患上了肺炎,当时她才一岁多。肺炎本
来不是什么疑难病症,但伊拉克缺医少药,只好使用过期
的药品。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法蒂玛得了严重的并发
症,如今都9岁了还住在医院里。扎哈瓦有点绝望地说:
“看来制裁一天不取消,我女儿的病就不会治愈。”

  这一悲惨的场面只是千千万万个伊拉克儿童悲剧中的
一幕。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儿童医院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
最大的儿童医院,它每天都要接待许多这样的病人。医院
住院部主任贾纳比告诉记者,制裁8年多来已有120多
万儿童死于非命,死亡率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10倍,而
造成儿童死亡率激增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缺医少药。

  从表面上看,巴格达市场供应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差,
各种食品和日用品还算齐全,在私人药店也能买到所需的
药品,但是老百姓购买力极低。通过实地了解,记者发现
忍饥挨饿的老百姓不是不愿购买商品,而是实在买不起。
政府配给的食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只够10天消费,不足
部分只能自谋生路。市场上食品价格高得吓人,政府因没
有足够的商品投放市场而无法干预和控制市场价格。工薪
阶层每人每月的工资只合3个美元,只能用来购买10多
公斤大米。他们被迫在工作之余从事第二职业,有的开出
租车,有的摆小摊,还有的做钟点工,以贴补家用。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每家都有汽车,家用电器一应俱
全。如今,为了维持生计,许多家庭不得不卖掉汽车和电
器,有的人家还把彩色电视换成黑白电视,不少家庭妇女
不得不变卖结婚时从娘家带来的金银细软,以换取更多的
食品,略补无米之炊。一位名叫阿迪莱的老妇在伊拉克算
得上是中层阶级。她说:“我们家已经一个月没吃肉了。”
她把自己的所有首饰和部分家具变卖,但这终究不是长久
之计。为了养家糊口,她只好让已近髦耋之龄的丈夫出外
谋职。

  制裁给伊拉克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百分之九十的工
厂因缺少原材料而停产,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由于零
配件匮乏,修车的价格甚至比在国外买新车还贵。对制裁
的危害和影响,知识分子看得更深远。他们认为,物质损
失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通过重建弥补,但制裁给人们心灵
留下的创伤是无形的,短时间难以弥合。制裁不仅使当代
人深受其害,而且还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由于制裁,有
三分之一的儿童营养不良,许多学龄儿童辍学,文盲率高
达百分之三十。

  目前,伊拉克同联合国特委会危机已化解,伊拉克也
因此避免了一场军事打击,但伊拉克人还是乐不起来。在
记者所采访的巴格达市民中,大多数人对在本世纪取消制
裁持悲观态度。在他们看来,制裁犹如一条黑暗的隧道,
眼下还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