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杂说刘震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5日 13:49 时代潮

    ●有消息说,刘震云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乡面
和花朵》将压缩成10余万字出版,“故乡面”成了“压缩
饼干”。或许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吃原汁原味的“故乡面”,
不愿意啃“压缩饼干”。但面对浮躁世事能历时8年写出
这部长篇,足见刘震云挡住多少诱惑。

    一

    1988年初夏,我在鲁迅文学院正起劲地做着同北京师
范大学联合举办第一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筹备工作。刘
震云在农民日报社当机动记者,并已发表了短篇小说《塔
铺》和中篇小说《新兵连》,在文坛内外引起了相当强烈
的反响。那时他常于晚饭前后到鲁院来串门,或同学员们
一起打打篮球,或抱着那不满周岁的女儿,穿着拖鞋到我
办公室聊聊天。也就是那时,他得知我们筹备创办文学创
作研究生班的消息,他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在80多
位报名者中就有了他的名字。以他的创作实绩和北京大学
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学历,我们自然优先录取了他。

    震云还真是个好学生。他并不因为身份比较特殊,在
文坛已崭露头角有相当的知名度,经常接到一些读者来信
什么的,就有点忘乎所以,不知道吃几碗干饭了,他还是
那么谦逊,不仅对老师、也对一般的员工。而且在鲁院的
两年半期间,他在创作上也有很大长进,相继在刊物上发
表了《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一批引起较大
反响的中篇小说,成为当时正在红火的“新写实”的代表
作家之一,还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成了全班创作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

    当然,在创作中,他也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譬如,
中篇小说《官场》,他无意间把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取得
同当时某省一位省委书记的名字一样,不仅谐音,而且同
字,在《人民文学》发表出来后,就有一点麻烦。后来《
人民文学》派一名副总编专程去道歉,震云确实不知某省
省委书记的姓名,无意间为作品主人公起了相同的名字,
再加上小说中的这位主人公并没有什么劣迹,才有惊无险,
平安过去,此作也还收入了他的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4卷本文集,只是此位省委书记的名字改成了“许年华”。
另外还有一桩事,也还可以提一笔。他的中篇小说《一地
鸡毛》发表后,很被看好。《一地鸡毛》同《单位》是姐
妹篇,后来一起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拍出来后,全国各地
电视台都播映。

    震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研究生班里完成了他的学
业,修完了各门学位课和专业课,学完了30多个学分,拿
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只是不知为什么,他不愿意撰写硕
士学位论文,不申请答辩。

    二

    从研究生班毕业后这几年间,他在创作上发表的量好
似不如在校学习那几年。这大概一方面是由于他担任了《
农民日报》文体部主任,有了一定的责任,不像在研究生
班读书时什么都可以用在读书的名义往外挡,另一方面他
是把绝大部分可以利用的时间用于那部长达200多万字的
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的创作上去了。这部长篇的写
作可能开始于研究生班的后期,坚持写了8年多。有一次
在他的办公室里聊天,发现他的桌子上有一本硬皮封面1
6开的大笔记本,一问原来是此部长篇的初稿。他打开给
我看,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着,又有些改动的符号。
他说写过这么一遍后,才往电脑上移,然后又在电脑上改。
在这文坛上时兴传媒热炒,作家们都浮躁得可以的时代,
震云能耐着寂寞,坐在他那间放了电脑的办公室里,从大
本子到电脑,默默地耕耘了这么8年多。仅就这一点说,
就很不简单。而且这8年多,也正是他很火的时候,他能
谢绝各种稿约,潜心于长篇小说创作,更是不简单了。

    当然,在写《故乡面和花朵》这8年多的时间里,他
还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新作。诸如第二部长篇小说《故乡天
下流传》,中篇小说《温故1942》、《新闻》。读到199
4年发表于《长城》上的《新闻》,我就明显地感到震云
的创作路数在变,从《一地鸡毛》、《单位》那种写生活
的原生态,那种追求生活的琐细逼真的“原生态”到把生
活荒诞化,把人物符号化。当时读后颇激动,还同震云通
了电话。1998年以来,陆续读到他的长篇《故乡面和花朵》
散发在各种文学期刊的片断,才发现《新闻》的写作路数
的变化乃是《故乡面和花朵》新路子和新风格的先兆。

    三

    有人说他嘎,且有点“油”。照我看来,他不仅创作
上很有机趣,很有幽默感,在生活中,在处理人事关系中,
也很机敏,可以说是表面上憨厚朴实下的一种机智和狡黠。
这对于一个远从豫北农村到京城里来闯天下的青年人来说,
是必要的。从我同震云10多年的交往中,我更多地体验到
的是他的真诚和朴实。我们之间固然有出于礼貌的相互尊
重,但更多的是出于真诚的交流。

    有时,震云也同我商量到他的工作。1991年夏,他从
研究生班毕业不久,报社的机动记者部撤销,领导拟安排
他去当文体部主任,他开始还有点犹豫,因为怕被工作拴
住影响创作。他同我商量时,我鼓励他去当这个主任。我
当时坦率地告诉他,报社给他房子住,发给他工资,如不
给报社工作,人家是不可能白白养活一个作家的。他采纳
了我的意见,很痛快地应承下来。走马上任后,一方面大
胆用人,放手让手下的人去干,一方面又对版面进行改革,
既不太费心,又收到功效,足见其大将风度。这一点强过
我辈。当然,我们也是支持他的工作的,他当了文体部主
任后在副刊上开辟的专栏“名家与农村”,我和我的很多
朋友都为之写过文章,王蒙还一气在这个专栏上发了两篇,
第二篇《我爱喝稀粥》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震云对待自己的创作,是不喜欢张扬的,更不用说通
过各种门道去热炒自己的作品。在我的记忆里,震云从来
没有开过什么作品研讨会之类的,也没有找别人写过自己
的专访或在报刊上到处发照片。他的作品是靠它们的艺术
质量走向广大读者,而被广大读者、被社会所认同的。

    当然,我和他的一些朋友一样,弄不清楚震云为什么
要在电影《甲方乙方》里串演那么一个角色,又据说是很
让人感到“恶心”的;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既然安于坐冷
板凳,却时不时出现在电视机的荧屏上,大谈盗版图书等
各种话题。这大概是聪明的震云的另一面。人生活在这个
缤纷五彩的社会里,大概是需要几副面孔的。何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