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采矿业破坏生态后果堪忧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26日 11:43 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矿业发展迅猛,年采矿石总量
约60亿吨,但另一方面,采矿业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也与日俱增。大片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酸雨
成灾。粗略统计,全国矿区各类固体废弃物累计存放约7
0亿吨,直接占用和破坏土地1.7—2.3万平方公里——


    正当人们关注着水体、大气的严重污染,并积极呼吁
防治时,全国近28万处采矿活动区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也正显示出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公众与有关部门
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采矿业得到迅猛发展,年采矿
石总量约达60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根据中
国矿业协会的调查,采矿业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小矿土法采炼加重酸雨危害。云、贵、川三省土法炼
磺,年排放二氧化硫和硫化氢达26万吨,堆积含硫废渣2
000多万吨,整个炼磺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
准5-50倍,形成酸雨PH值3-4,造成大片耕地寸草不生,
几十年难以恢复。

    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我国地下水资源较紧缺,矿产
开采需要疏干排水,每年仅采煤排放的矿井水就达22亿吨,
同时,选矿又需大量用水(每选1吨矿约需5吨水),使矿
区周围地下水供需失衡,水位大幅度下降,全国300多个
缺水城市,矿业城镇就占了80%,由于大量排放有害矿井
水以及选矿厂排放的含有重金属离子和化学药剂的废水,
对土地和水系造成直接的污染,不仅使土壤性质变差,而
且危及农作物,影响人畜健康,还造成地面裂隙、地面沉
降、海水入侵等资源环境问题。

    挤占土地,数量惊人。据调查测算,全国矿山开采占
用土地总面积586.7万公顷,矿山周围破坏土地面积约为
157万公顷。粗略统计,全国固体采选每年产生的尾矿和
排弃物超过5亿吨,数量巨大的尾矿或采剥排弃物很难找
到新用途,只好长期堆放,各类固体废弃物累计存放约7
0亿吨,直接占用和破坏土地1.7-2.3万平方公里,而
且每年以200-3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我国的土地复
垦率只有6%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他矿业大国(60%以上
)。

    堆积尾矿,污染环境。尾矿及固体废弃物除破坏原始
地表,还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尾矿粒度小
、重量轻、表面积大,堆放时易造成流动和塌漏,破坏植
被;尾矿粉尘在风力推动下,四处飞扬,造成空气、土壤
污染,土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尾矿成分及残留选矿药
剂往往含有毒性或放射性,加剧破坏生态环境,使农作物
、地面水和地下水受污染;大量松散的尾矿和废弃物伴以
季节性大量降雨是造成土地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潜在因
素,对附近的村镇、农田、水源等构成巨大威胁。

    破坏植被、景观。矿山在剥岩、排土、采矿、选矿过
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搅动了地表土壤,毁坏了
植被山林和草场,造成景观破坏,水土流失,使原本秀丽
的山川变得千疮百孔。

    造成我国矿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可概括
为:治理矿山环境的法制不够完善,环境执法力度弱,巨
大的矿产需求压力和对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不合理的能
源消费结构,粗放型的矿业发展模式,科技落后,有用成
分综合回收利用不够等。从业人员素质低,环境意识差,
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复垦的资金有限等也是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解决采矿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首先要
完善矿业环保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
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
制度。目前乡镇矿业量多面广,环境问题突出,而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仅22.7%,“三同时”执行率仅为14
.4%,因此今后应着重强化对小矿山的环境监督管理。
此外,矿山规划设计时,对排土场、选厂、尾矿库要合理
选址,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少破坏或不破坏林木草场,
对废水的排放必须符合标准。推广采剥和复垦一体化工程,
既可降低复垦成本,又能使废地及时复垦绿化。

    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矿业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资源、能源的不充分合理利用造
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其中,
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应是研究和推广的重点。资源综合利用
的基本含义,其一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生产主导产品,
其二是充分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资源,最大限度地
回收有价值矿物并进行深加工。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的情
况下,深化多元素矿、尾矿、矸石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既是矿业发展的趋势,又是治理环境的灵丹妙药。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