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 >新闻内容


关于企业家价值体现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4日 18:18 新闻周刊

    今年2月,在轰动一时的云南红塔集团褚时健案庭审
时,褚的律师马军的辩词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我国的反
腐倡廉斗争中,强调比较多的是严惩那些把企业搞垮而自
己犯罪发财的企业家,即所谓的‘穷庙富方丈’,但国企
改革和经济发展追求的又是消除‘穷庙富方丈’。礻者时
健犯罪应受到法律的追究,但他毕竟区别于那些‘穷庙富
方丈’式的犯罪。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很能抓老鼠的猫没偷
吃鱼时给它一些鱼吃呢?”

    马军对褚时健并非“穷庙富方丈”的辩解,虽然难以
令人苟同,但也的确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在向市
场经济的转型中,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使“能干的
猫多吃点鱼”,以激励其“多抓些老鼠”。

    目前的机制容易滋生“59岁现象”

    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有目共睹,然而他们的
价值难以从他们的价格———工资得到体现。据《1998年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企业经
营者的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12.6%,1001—3000元的
占26.8%,501—1000元的占11%,500元以下的占7.1%。
将企业经营者们的人均月收入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职工人
均月收入比较一下,发现前者只是后者的2-3倍。厂长经
理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一个好的决策往往能带来成万
上亿的经济收入和无法计算的社会效益。他们的劳动远非
一般员工的劳动所能比拟,以职工承受力为标准来给企业
经营者定收入的办法,显然不能正确体现他们的贡献。相
关调查同时显示,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否认自己的收
入水平与经营业绩关系密切。纽约薪酬咨询公司对《幸福》
杂志前200位企业总裁1997年的收入进行了统计,这些总
裁每人每天的收入约为19万元人民币,可能比不少中国总
裁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当然,以中国的国情看,与发达国
家尚不具备可比性,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
所长金碚博士所说:“如果经营者感到贡献没有得到满足
的话,就会想办法从歪路子拿钱。”

    中国最便宜的企业家制度,付出的最昂贵代价早已为
褚时健等变坏的“好人”所证明。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家
在任上时,直接的利益分享与其承担的巨大责任极不相称。
但是,国有企业家在从企业直接获得较少利益的同时,又
能通过控制企业而获得巨额的灰色和黑色收入。中国的国
有企业对厂长经理的主要约束是不准把公家的钱往个人腰
包里揣,在消费和享受方面则基本没有什么约束,一个厂
长经理只要举着为公家办事的大旗,吃喝嫖赌就可以名正
言顺地全报销,企业家所获得的回报甚至可能大大“超标”。
控制权回报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其要求企业家永远在任,
但是这种脆弱的平衡根本不可能逾越60岁退休的制度。因
此,在权力交接过程中便突如其来地显示出来巨大的杀伤
力。武汉长动的于志安和礻者时健等案令人触目惊心。国
人形象地称之为“59岁现象”。太多的教训足以表明我们
的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着致命的问题:激励严重不足和约束
疲软乏力。从年薪制到期权认购———

    艰难的改革尝试

    打破行政级别下的企业家工资制度,不能说没有作过
努力。国家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年薪制的试点。但1997年
底无疾而终地被宣布暂停。据说主要的原因是,在国企普
遍困难的处境下,企业家更应该和工人同甘苦。1998年又
有一些省市开始实行年薪制,但是以往改革的进程足以表
明,没有整体配合的单项突破,往往只能产生出“改革怪
胎”。

    在领导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企业家的投入不仅仅
是一般的劳动,还包括蕴涵在劳动中的企业家的天赋。关
键时刻引领企业力争上游的往往是企业家的一个想法、一
个决策。因此,厂长经理们除了工资收入外,长期没有赋
予他们与企业贡献相称的“剩余索取权”。这部分应由企
业家得到的剩余,都作为企业的利润留在了企业,并以追
加资金的形式继续投入到企业中去了。承认企业家人力资
本产权的天然私有,无疑能使企业家退出企业时仍能享用
剩余利益。这样,既能让企业家的价值得到体现,又可避
免企业家为了一己蝇头小利而牺牲企业和自己的未来。

    “正大青春宝”的冯根生遭遇的持股难题,不能不说
是单项改革的又一个“怪胎”。冯根生以自己的魄力和才
干使杭州中药二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因此,集团董事会
许可他持有303万元的股份额。但他只有自有资金33万元
而拿不出270万元来购买股权。姑且不论303万元是否合理
地体现了冯根生对杭州中药二厂的贡献,要拿钱入股,无
异于对他经营实绩、实干和智慧的否定。

    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埃通电气有
限公司也实行经营者持股经营改革,但采用的是期权方式。
经营者群体持股的比例为企业总股本的5—20%,主要经
营者持有的100万元以上股份中,大部分是期股认购。由
于引进了全新的激励方式,公司由上而下的积极被大大地
调动了起来,经营者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主动追求企业
的长远发展。

    国企改革呼唤“经营者革命”

    去年上半年,上海市全面推行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
上岗机制,被媒体称之为“经营者革命”。“经营者革命”
在激励机制上突破性地引进了期权的激励方法。上海市委
组织副部长周鹤龄指出,将经营者和企业结成紧密的“利
益共同体”,使企业经营者的收入高低与企业资产经营规
模大小和经营者的岗位责任、经营业绩相联系,有助于促
进经营经营者行为的长期化。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认为这个“面向未来”的游
戏规则合理且非常有趣:合理的意义在于其独特的激励机
制迫使企业家想方设法使企业增值,增值越多自己赚头就
越多,将来的收益也就越多。有趣的意义在于,把高额回
报建立在企业升值的基础之上,短期内无法量化的企业家
天赋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得到了量化的可能。

    一位外商企业的财经博士,通过上海市厂长经理人才
公司推荐,竞聘出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财务部副
经理。他的财务管理特长充分发挥,整个集团的财务、投
资状况不断改善,子公司大部分进入良性循环。江西省宜
春市的一位机械厂厂长,通过人才市场竞聘担纲上海建筑
机械第一把手。上任后短短三个月,便遏制企业的亏损势
头,还消化历年亏损70余万元,使这家陷入困境的企业峰
回路转重现生机。

    上海市建立经营者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已成为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有企业三年摆
脱困境的重要举措。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形式因厂制宜、各
不相同,有从人才市场招聘、职工民主选举、行业内部交
流引进、公开考评、组织推荐和公开竞聘相结合等多种多
样。每个岗位至少有两人以上参予竞争,候选人事先经过
组织部门资质审查合格,竞聘中必须发表治厂方案,通过
专家答辩和考评,好中选优;对经营者确定比较科学合理
的生产经营目标,防止短期经营行为,建立与之配套的分
配方式,对经营者实行契约化管理;对经营者每年进行严
格审计、全面考核,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风险直接挂
钩,按契约兑现,对达不到经营目标者第一年予以黄牌警
告,第二年下岗免职。

    上海市在推行企业经营者择优录用上岗过程中,更注
重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对经营者全面加强激励、约
束与监管,使经营者的义务与权利相统一。目前,各控股
公司和集团总公司都建立了完善了由监事会、财务、审计
“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
及时淘汰不合格、不称职的经营者。与此同时,在大中型
骨干企业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在中小企业或多元
化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推行风险抵
押经营和持股经营,有条件的企业还探索实行期股激励,
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薪养廉的年薪制也好,用期权将企业家与企业拴在
一根绳子上也好,关键是:谁来选择企业家?如何选择企
业家?其身价由谁来定?上海市的“经营者革命”显然还
有很多以管理党政官员的方式管理企业家的残余。但是这
毕竟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昭示了国企改革的方向。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