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 >新闻内容


可口可乐戴上"中国面具"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5日 10:00 证券时报

    经济学界巨人凯恩斯50年前预言:点子可以四处流传,
但商品应该在本地生产。一直自诩“全球化思维,地区化
行动”的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凯恩斯忠实的信徒。

    本周,可口可乐在中国第二大人口省份的四川成功步
下战略性棋子——投资3000万美元的成都装瓶厂正式投入
使用。这亦是该公司在与中国政府签订有关协议后第23次
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原轻工部曾与可口可乐方面达
成意见,即允许后者在已有的13家装瓶厂基础上再兴建10
家新厂。当成都装瓶厂开始运作后,最后一个目标——昆
明装瓶厂目前也已投入试运行,并将于2000年到来之前正
式启动。

    自1979年邓小平亲自拍板允许可口可乐公司重返中国
市场,这家全球最大饮料集团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扩大版
图的计划——有消息说,中美建交仅3天之后,即有3车皮
的可口制品运入中国。至今,除了在湖南、江西等少数省
份外,可口可乐在中国大多数省都建立了自己的据点,总
投资11亿美元,而市场占有率则为33%, 抛离百事可乐近
20个百分点。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对手并不是与其缠斗多年
的百事可乐公司,而是周期性爆发的“保护民族产业”的
浪潮。尽管90年代初可口可乐已故总裁罗伯特·郭思达曾
成功拉拢有华裔背景的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作为第二轮合
作伙伴,由后者负责“锚式”装瓶计划——可口可乐只以
12.5%的股权与品牌、 原浆控制力参与投资,但1993年,
原轻工部仍做出了限制其进一步扩张的决定,可口可乐除
了被限制只能再建10个厂外,还必需允诺转让技术等条件。

    即便如此, 最近5年来可口可乐在华销售额的年递增
率仍达到30%, 以至于1998年,包括娃哈哈、健力宝在内
多家本土饮料制造商卷土重来,重新投入对这一市场的争
夺。在成都刚刚结束的’99糖酒交易会上,来自广东一家
最新出名的汾湟公司几天内就取得逾2亿元人民币的 “可
乐”订货额。

    现在看来,虽然可口可乐楔入了中国大西南市场,却
并不能高枕无忧。更何况,一旦24家装瓶厂指标全部落实,
其也将面临战略调整的压力。

    “我们一定不会放弃建立新厂的计划,”一位可口可
乐中国公司高级官员说,“但与政府方的互动不可能一厢
情愿。”

    可口可乐公司最新的动作是加快本土化建设。“不能
忘了我们只是一个客人。”这位官员说。

    据称,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日前已破天荒任命了首位华
人总裁——陈奇伟; 与此同时,在华广告投放的1/3主角
亦换成了张惠妹与张学友;更为隐秘的行动是充分利用当
前国企改革失业人数迅速增加的现实,由该公司提供贩售
机与饮料予城市下岗工人。据称,此举曾在菲律宾等东南
亚发展中国家屡试不爽,不仅赢得地方政府的好评,且那
些为生计谋的人士也为可口可乐进一步占领市场提供了帮
助。

    目前尚无消息表明国家轻工工业局——原轻工部会与
可口可乐展开新一轮设厂谈判,但有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官
员暗示:新一届政府官员较以往更加开明,不能排除任何
可能。而该位官员同时表示,可口可乐装瓶厂运作几年即
进入大修极限,需要重新更换设备、调整产能。这或许正
是这位饮料业巨头的变通之策。

    在成都,不少可口可乐方面人士在不同场合表示,目
前香港年人均消费其产品为70瓶, 而中国内地仅7瓶,这
种落差足以为其下一步动作作出诠释。记者韩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