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纬 Sina Ads.

   首页> 社会经纬> >新闻内容


广东民办学校不准收取教育储备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17日 07:56 中国青年报

    岁末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做出决定:自2月1日起,民
办学校不准向新生收取“教育储备金”,新批民办学校也
不准收取“教育储备金”,代之以一年一收的收费制。

    规定既出,民办学校拍手欢迎者少,要求慢半拍实行
者多,然而知情者却言:储备金改为收费制,是对一些民
办学校已蕴危机的及时引爆。

    所谓“教育储备金”,是指民办学校在学生入校时向
家长收取的一笔巨额资金。学生入学时一次交上十几万元
到数十万元不等的储备金,在校就读期间就不需再交任何
费用了,同时,校方承诺在学生毕业或转退学时如数退还
这笔钱。校方则利用这笔资金进行经营,以支付学生的花
费。据悉,目前广东省民办学校的教育储备金已达几十亿
元。

    据了解,收取教育储备金的做法是广东英豪学校于19
93年在全国首创的。之后,利用这一做法, 广东省5年办
起了40多所民办学校。收取储备金,对于广东民办学校的
发展,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取消民办学校收取教育储备金的做法?广东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永忠解释:因为教育储备金
的风险太大。

    英豪学校朱家健校长详细向记者介绍了储备金的风险
所在:一般学校,储备金的第一用途是存进银行吃利息。
但近两年, 银行利率由原来的10.89%降到现在的3.78%,
以每个学生收取30万元储备金算, 一年的利息从3.2万多
元降到了1.1万多元,这样, 把储备金存入银行虽然保险,
但单靠利息已难以维持学校的日常开支;从第二个途径--
投资上看,目前,广东有几家信托投资公司或倒闭或清盘,
令学校对投资望而却步。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民办学校靠学校赚钱的几乎
没有,靠学生交的钱能维持其吃、住、穿和老师工资等学
校日常支出已属不错。因此一些学校已很难运转。

    1998年岁尾,广州国际学校突然停课,而之前学校向
家长作出的全部退还储备金 900万元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
文。据介绍,广州国际学校的亏空已非一日。从1995年学
校招生开始,由于港商投资不到位,入不敷出,学校一直
在打“游击”--到处租房子, 报名学生也一直未超过100
人。去年12月中旬,学校因无法支付相关费用而停课。

    据报道,广东标达足球学校累计3000多万元的教育储
备金至今去向不是很清楚。该校1993年3月开始招生, 储
备金累积达3000万元以上。但到去年9月, 标达学校的学
生家长才知道,学校的校舍是租借的,地是别人的。原先
的一校之长苏永舜始终不知3000多万元的去向。在后来召
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学校负责人李鸿勋解释:这笔钱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在银行,另一部分拿去投资了。但
具体投资到哪里了,没有给予具体的解释。

    据了解,目前民办学校出现储备金支付危机的远非“
国际”和“标达”两家。此次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教育储备
金改收费制的规定一出台,大多数民办学校的董事、校长
要求该措施能否缓两年实行,个中原由便是这些学校一时
支付不了这么大额的教育储备金。据了解,目前能马上改
为收费制的民办学校只有英豪学校和碧桂园学校等有限的
几家。

    1月26日,英豪学校在各大媒体登出公告: 取消教育
储备金,一律改为收费制,老生应退的储备金也将在今年
8月底前全部返还家长。据悉, 该校的生源并没有因为改
费制而受大的影响。该校董事长陈忠联对学生家长坦言:
教育储备金的风险大家都知道,这么多钱如果经营不好,
砸的可是整个学校,受害的首先是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完
成收费改制对谁都好。

    有关人士分析说,取消教育储备金,改为收费制后,
一年交钱一年花,学校不用再搞经营,也少了人为“吃”
掉储备金的机会,民办学校也应开始以教学质量来竞争了。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取消教育储备金制度,实际上是政
府以行政手段引爆了一些民办学校蕴藏已久的危机,抹掉
了其浮在表面的泡沫。    记者杨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