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重庆市解放西路小学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设置了一个专供孩子们撒气的“受气包”。“受气包”的身子是用棉花做的,外穿一件漂亮的毛衣,脑袋则是吹圆的气球,且永远面带笑容,可爱的小家伙摆出来没几天,就被同学们打得支离破碎,甚至脑袋搬家,老师们为此准备了很多“受气包”供受气的孩子发泄。小学生真有那么多气要撒吗?这种调控学生心理的方式是否妥当?昨日,重庆各界对此各抒己见。 学生:我们喜欢“受气包” 解放西路小学3年级的胡雪莹称自己曾打过一次“受气包”,妈妈误会她抄答案又不听她的解释,委屈的她只得去打受气包,她认为这种消气的方式可以避免与家长发生争执。西师附小五年级的张亚南也有同感,认为打受气包可以避免与同学和教师发生口角,不少的学生还认为这种玩具可以舒缓情绪,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家长:对“受气包”褒贬不一 杨先生的小孩已上初二了,他认为,“受气包”会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说不定哪天打假人不过瘾,会拿同学当活靶子。”李女士则称,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自己的小孩,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杨家坪某企业工作的张经理持不同看法,他对学校设“受气包”一事拍手叫好,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学会调节心情,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尽管家长观点不同,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点是共同的。学生家长唐先生以去年底一邻居小孩跳楼自杀为例,直言关心孩子的心理最重要,“仅仅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一切,解放西路小学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进步。”唐先生对“受气包”投了赞成票。 专家:不能根本解决心理疾病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李红肯定了解放西路小学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他认为现在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有气便去打“受气包” 这种方式,李博士却持保留态度,他分析道,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打“受气包”不是唯一方式,它最多只能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疾病,甚至会使孩子的攻击力变强,故它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记者 曹亮 徐建) (华西都市报)
|
![]()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