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讯(记者吴卫群)“市民爱鱼心切,但捞鱼不可取,把捞上来的鱼喂给猫吃更是有害,同时提请市民千万不要自己食用。”苏州河里出现土生土长的“穿条鱼”的消息见诸媒体后,市环保局副局长、市苏办常务副主任徐祖信昨天对记者这样说。
徐祖信说,自去年开始,苏州河干流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较大改观,今年又出现了鱼类,证明通过综合整治,苏州河水质确实在逐步好转,主要指标已经达到了5类水标准。但水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工业废水的毒性和重金属附积在鱼身上,给猫吃了,有害物质会转移;虽然已经有了鱼类的出现,但逐渐向健康方向发展的苏州河生态系统仍非常脆弱,如果市民一味去捞鱼,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市环境监测中心陈国海和张锦平两位高工向记者介绍说,苏州河出现“穿条鱼”绝非偶然,以武宁路桥断面为例,它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一段截面,测试表明,近4年来这里的水质在逐年好转。水质的进步带来了生态系统的逐步改善,苏州河干流市区段着生动物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河水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为降低。在浙江路桥断面,今年5月的测试表明,需氧生活的苏氏尾鳃蚓比去年5月增加了近2倍;在武宁路桥断面,出现了清水指示种生物———椭圆萝卜螺。在生物毒性试验中,96小时的观察结果表明,水体中有害物质尚不足以引起半数实验鱼毒性死亡;同样在藻类急性毒性实验中,96小时的观察结果表明,各断面水样对标准试验藻类———斜生栅藻不仅无毒性抑制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藻类的生长。
土生土长的“穿条鱼”的出现,标志着离苏州河变清的最终目标又近了一步。徐祖信告诉记者,要真正实现苏州河生态系统的根本好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年的“治水”硬仗连连,9月,苏州河6支流截污范围内的820家污染源单位统统要纳管排放,把6支流范围内其余的污染源全面纳入截污范围的工程正在准备当中,明年初开工,明年底基本完成;10月,苏州河上第一条“河道曝气复氧船”将要下水,使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解决苏州河底泥问题的专家论证正在紧张进行,年底之前,36家禽畜牧场必须关闭,等等……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