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意外发现百年老宅 探访南京“九十九间半”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07日14:29 扬子晚报

  “甘熙故居”对于大多数南京人而言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然而这个默默无闻的宅院群落,却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私人住宅,也是南京最后的“九十九间半”。从4日起,居住在这里的近百户居民开始搬迁,实施修缮保护。今天上午记者走进了这个被历史湮没了很久的百年老宅。

  意外发现百年老宅

  位于城南闹市区的南捕厅甘熙故居东至中山南路,南止升州路,北抵南捕厅,西连大板巷,由多座四组三进穿堂式古建筑组成,是目前南京仅存的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俗称“九十九间半”。1982年文物部门在普查时发现了这些民居,确定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给文物专家、古建筑专家带来意外的惊喜。

  出身于江南望族的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其祖先相传是战国时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三国时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其一生博学强记,懂天文,识地理,曾任礼部仪制司。后不愿久留京师,于是称疾告老还乡。返宁居住期间,甘熙致力搜集乡邦文献,著有《白下琐言》、《建康实录》、《桐荫随笔》等,对研究编篡南京地方志书有很大影响。道光初年,甘氏家族繁衍甚众,其父甘福遂于现址修建住宅。

  据了解,这座以木构架为主的典型中国古建筑始建于道光初年,它以“间”为单位构成庭院,又以院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各组群之间门户相通。各厅、楼房布置形式多样,梁架结构各不相同,多达300余间。这片古宅,既传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木雕石刻精美;又具太湖流域建筑风貌,厅堂梁架雕琢如画。按照清朝皇家定律,民间住宅不得与王族勋戚相匹敌,曾在京为官的甘熙便一直对外称甘宅是“九十九间半”。自此,这一称呼便流传下来。

  甘熙故居内原建有江南地区最大的藏书楼———津逮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是仿浙江宁波著名的“天一阁”建造的。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占金陵,此楼毁于兵火,幸存下来的部分藏书被甘家后人捐赠给南京图书馆保存。

  甘熙故居发现后,南京文物等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对其中进行保护与维修。当初受资金局限,仅动迁了部分居民,甘熙故居中一组三进的房屋被抢先保护了下来,其中的南捕厅19号成为了现在的南京民俗博物馆,而这仅占甘熙故居总面积的10%,其余部分仍被民间占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大宅门”当年仅住着百余人,如今拥挤着上千名居民,其中仅南捕厅15号就有64户居民,搭建的小棚子、小房子到处都是,压得这座百年古宅“透”不过气来,文物遭损和安全隐患随时存在。为了还历史原貌,南京市决定搬迁居民,对这一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抢救式修缮。

  据负责搬迁的有关人员介绍,此次搬迁从4日开始,共需搬迁居民98户,拆迁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所有搬迁工作将在9月初完成。

  由于“九十九间半”处处是文物,在搬迁过程中时时有意外的发现。刚搬走的一户居民家中就发现了两块很有文物价值的石碑,上面刻着精美的《江宁甘氏友恭堂记》。住在附近的一位中年妇女说,她经常来这儿,从没有发现这儿竟藏有两块石碑。要不是此次搬迁,真是不知道。今天上午,有关工作人员又意外地发现,在甘熙故居整个偏院的最后一进的安逸楼旁,竟还有一处住房不属于甘熙故居。据居住在这里的一对老夫妇介绍,这儿的房子是在甘家房子盖好之后,见缝插针地建起来的。

  百姓依依告别古宅

  对居住了这么多年的老屋,市民们都充满感情。此次要搬迁的王斌、刘保琪夫妇告诉记者,住在这所老宅里,生活虽然不方便,如没有厕所,方便时得用马桶,没有厨房,做饭不得不到别处做,但住了这么久,一下子要说走,还真是舍不得。今年已72岁的陈玉英老人在这儿已住了半个世纪。她说,虽然舍不得走,可为了后人能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搬的。年已70的金燕珍老人22岁到南京以后,就一直住在南捕厅19号最后边的老宅里。虽然对住了近50年的老房子还恋恋不舍,但金燕珍还是觉得保护故居很有必要,“看看人家朝天宫、夫子庙搞得多好,这里早就该好好修一下了。我以后搬出去了,还会经常回来看看,就当是参观景点了。”

  专家展望古宅未来

  据了解,此次实施的大规模保护突破了以往“修房子”的局限,把文物保护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不仅要全面修复九十九间半古宅,同时还将整治周围的环境,不仅要重现当年的市井文化,还将力争把现代的居民生活作为历史保存下来,使之成为城南一个很有生活气息的街区。根据规划,一期修缮工程结束后,甘熙故居将分成4个功能区。一是传统民居展示区,修复后的建筑、庭院本身就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展品。以此为依托,配合相应的明清家具、陈设布置,展现传统民居的风貌。二是民俗文化陈列区,如陈列包括岁时习俗、民国服饰、人生礼俗等。三是恢复文人书斋。四是设立老茶馆、票友房等,再现有“戏曲世家”之称的甘家旧貌。在甘熙故居之外还将修建一批仿古建筑群,在甘熙故居南侧的控制区与故居之间设计一条3米的窄巷,设有店面,经营传统文化商品,称为民俗风情街,以期复现高墙、深院、窄巷、小贩叫卖的传统生活场景,以作为甘熙故居的补充和延伸。

  甘家后人甚感欣慰

  甘家的后人如今在世的不下700人,在省文化厅下属的《剧影月报》工作的甘桂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甘熙的第五代孙,今年已经60岁了。甘桂曾在故居里面住了十年之久,1951年才搬出了老宅。后来他也回去过几次,此次政府下决心对古宅进行修缮,甘桂觉得是一件大好事,“从道光年间开始,甘家等几大家族通过师生关系、姻亲关系等为南京文化发展留下过印记。昆曲大师吴梅、红豆馆馆主溥侗、黄梅戏著名演员严凤英等都曾在甘熙故居里受到过艺术的熏陶。这里已经不仅是我们甘家的宝贵财富,而且是所有南京人的宝贵财富,政府投入巨资进行修缮,我们后人都觉得非常欣慰。”(钱年华 陆艳 陈明明)

       大量Motorola手机铃声等着你


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万达兴 旧车过户
  • 写字楼招租
  • 约会赛特福升阁
  • 云蒙山-回归自然
  • 爱情就缘于这里
  • 北京育达工商学院 济南
  • 新奥运 新菜品
  • 福特招中国经销商
  • 浪潮集团数字生活
  • 山东联合大学招生 上海
  • 领略各国旅游风情
  • 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广东
  • 时尚旅行社票务
  • 现代高级汽车检修 河南
  • 河南地区正在招商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订中国队十强赛短信,赢精美礼品!
    把爱说出口--来女人频道书写爱的誓言
    新浪教育全新改版--英语、考试、出国、培训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北京景点实用手册--玩转京城好参谋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