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腻了开江鱼、老头鱼、三花五罗,还吃点什么呢?好吃的人们又将筷子伸向了我省珍稀名贵的保护鱼类———鲟鳇鱼。近日,在哈尔滨市的一些鱼村、饭店,悄然兴起一股吃鲟鳇鱼之风。红焖、清蒸、干炸、炖汤、生吃、凉拌,口味多多;整条的、分解的,从皮到肉到骨,大有吃干榨尽之势。有的鱼村还把这种黑龙江特有的名贵鱼类作为招牌吸引客人。
在哈尔滨江北某鱼村,记者看到一条两米多长的大鳇鱼被摆在最醒目的地方,鱼肉被割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老板却得意地介绍说,这是正宗的黑龙江大鳇鱼。不仅以经营鱼宴为主的鱼村,在开发区内不少有名的饭店里,记者也看到了鲟鳇鱼的身影,少的三五条,多的十来条,有的还被冠以“鲟龙”的美名。更有甚者,竟用黑龙江鲟鱼冒充中华鲟,殊不知,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任何形式的经营。这些鲟鳇鱼的身价不菲,每公斤多在196~216元之间。
据饭店经营者介绍,这些鲟鳇鱼多来自北京、山东、湖北、福建等地,人工养殖的多,天然野生的少。由于售价昂贵,吃鲟鳇鱼已成了身份的象征。据了解,从南方到北方都在吃,请人吃饭点一条鲟鱼是很有面子的事。
对目前兴起的吃鲟鳇鱼风,有关专家忧心忡忡。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王志民对记者说,这对我省鲟鳇鱼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极为不利。目前哈市饭店里经营的虽多是人工养殖的鲟鳇鱼,但最初的鱼卵还是取自黑龙江里的野生鱼体。因为这两种鱼性成熟期很长,最快也要八九年才能繁殖下一代,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的人工养殖场不可能等这么多年。因此,最终消费市场的兴旺必然会带动养殖的热潮,养殖的多了又刺激捕捞的加剧,这对已濒危的鲟鳇鱼资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背景资料
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鲟鳇鱼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素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誉。除生物学价值以外,在我国,只有黑龙江的鲟鳇鱼具有经济意义和现实捕捞价值。
我省鲟鳇鱼资源破坏严重,目前年产量不足百吨,个头也严重变小,鲟鱼只有两三公斤,鳇鱼也难见超50公斤的。这两种鱼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拯救鲟鳇鱼资源,我省先后建立了三个鲟鳇鱼放流站,渔业部门每年都组织多次放流活动。今年7月,在萝北县名山镇和抚远县的放流,一次就耗资80多万元,放流15万尾鲟鳇鱼苗。(本报记者张桂英)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