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金巍 特派锦州记者王鹏:昨日,记者在锦州市档案馆见到了该馆珍藏的从民间征集来的3幅清代的圣旨,内容分别由满、汉两种文字对照书写。据介绍,这3幅圣旨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纺织、书法和彩印水平,每幅圣旨都制作了技术高超的防伪标志。
据了解,锦州市档案馆的系列展厅正在筹建当中,不久之后,3幅原本流落于民间的圣旨将与世人见面。
圣旨初现时已霉烂不堪
据了解,早在1990年,锦州市档案馆为了丰富馆藏开始搜集在民间散落的历史档案。目前珍藏的3幅圣旨就是在十余年艰苦的搜集工作中发现的。
据该馆管理技术处一直负责搜集工作的杨大庆老师介绍,3幅圣旨是北宁市教委职工康文忠和凌海市农民刘生义无偿捐赠的,发布年代分别是光绪4年(1878年)和咸丰10年(1860年)。康文忠保存的圣旨是光绪皇帝为其祖康尔寿所下,内容是因康尔寿尽忠职守,加封他为七品武官。而刘生义保存的则是咸丰皇帝表彰其祖先翰林院官员刘清魁父母的两道圣旨,圣旨内容是刘清魁之所以成为国之栋梁,其父母的养育、教导功不可没,为了表彰刘清魁父母的功勋,加封其父为武信佐骑尉,母亲何氏为孺人。
杨老师告诉记者,由于3幅圣旨历经了百余年风雨辗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刘生义家中的那两幅(册封刘清魁父亲的由刘生义保存,另外一幅由其弟保存),常年被搁置在老屋的房梁上,因烟熏、虫蛀、潮湿,当刘生义将两幅圣旨捐献到档案馆的时候,装裱圣旨的卷轴已经脱落,绢质的圣旨霉烂不堪,字迹模糊,就连装载圣旨的木盒子也近乎腐烂,圣旨已难见本来面目。
为了挽救这几件珍贵的文物,锦州市档案馆立即对它们进行了修复,目前,这3幅圣旨的内容已经基本恢复,卷轴和绢也被重新装裱牢固。
圣旨长1.8米,有精密的防伪标志
可能是习惯了电视剧的戏说,记者也一直认为圣旨是由黄色软缎制作,看上去富丽堂皇的,但眼前的圣旨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3幅圣旨被放置在一个散发着香气的木制盒子当中。据杨老师介绍,香气是防虫、防霉的药发出来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盒子就是当年装载圣旨的容器,盒子的正面有铜锁,铜锁的两侧用朱红漆写着“诰封”二字。
复原后的3幅圣旨呈淡淡的土黄色,分别由满、汉两种文字对照书写,圣旨的右侧为汉字书写的内容,左侧为满文,两种文字中间盖有红色的印章,字迹工整精美,据介绍,书写圣旨的人非大学士即状元,书法技艺极为精湛。书写清代圣旨所用的织品全部为专门的制造场所制。3幅圣旨长1.8米,宽35厘米。
杨老师告诉记者,圣旨所反映出的内容极为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纺织、防伪、书法和彩印水平。仔细看,每幅圣旨最右侧都有两条升降龙和文字作为防伪标记,这些文字和图案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到,如同现在货币上的防伪水印。另外,赐予不同官员的圣旨的图案赐也大不相同。赐予文官的圣旨上有祥云底纹图案,赐予武官的则为狮子图案。
散落民间保留下来的圣旨已不多见
锦州市档案馆之所以为挽救这3幅圣旨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是因为目前保留下来的散落在民间的圣旨已经不多见了。以刘生义捐赠的两幅圣旨为例,它们要经历年代更迭、气候磨砺,而且众多拥有者保存不得法,使散落在民间的圣旨越来越难再现真实面目。
杨老师告诉记者,史学界对它的研究价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例如,近日在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的县衙博物馆内举办的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圣旨展,引起了游人的广泛兴趣。徐州也建成了国内惟一的一家圣旨展览馆,既开发了旅游资源,也有助于进行专项研究。据了解,目前收藏界普遍认为,明泰昌皇帝和清宣统皇帝的圣旨最为珍贵。据专家说,由于泰昌皇帝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溥仪也只做了两年多的皇帝,他们颁布的圣旨数量非常有限,能保存下来的更是世间罕见。
另外,从圣旨丝质上就能看出清朝的国力状况。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的圣旨,质地紧密厚实,织工极为精美,色泽历久不退,自嘉庆以后,圣旨的质地越来越稀疏,到宣统时圣旨几似纸质。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