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的背包
7月31日晚,成都———武昌K148次列车在闷热的空气中,沿着崎岖的山间铁路奔驰,车上的旅客大都昏昏入睡。
23时许,乘警徐桂林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例行巡视。当他走到餐车时,一个身穿纯蓝色长袖衬衣、黑色长裤,背着黑色帆布包的男青年进入了他的视线,职业的习惯,徐桂林不由得多看了男青年几眼,他很快发现,在自己目光的注视下,男青年显得十分慌乱,明显加快了步伐。等到男青年走近徐桂林时,徐桂林出其不意地问道:“你背的包是谁的?”
“包是我的!”男青年回答倒也干脆。徐桂林迅速追问:“包里装的是什么东西?”男青年开始支吾起来:“没什么东西……”
徐桂林顿觉可疑,当即要求他开包检查,男青年只好用颤抖的双手将包交给乘警。这时,猛然从硬卧车厢窜出一个提着密码箱的男青年,一边从乘警徐桂林手中抢提包,一边大声喊道:“这包是我的。”
一个背包,出现了两个主人。徐桂林当即警觉起来,马上要夺包青年将包交出,并当着两人的面清点包内物品,查清真假“李逵”。原本吵闹的两个男青年木然地看着乘警检查。突然,4包用黄色不干胶包装的香烟盒大小的物品呈现在乘警面前。车厢内的气氛随着可疑物品的露出,一下子紧张起来。提密码箱的男子大叫一声:“这包不是我的!”然后转身就跑。
“想跑!”早有防备的徐桂林一把扼住背包男子,将其铐住,然后追赶逃走的男青年。恰好另一乘警张建国从对面巡视过来,一见情况紧急,快速行动,将已经窜出几节车厢外的提密码箱男子抓回。
乘警们马上展开审查,又从背包的男青年的裤袋内搜出了4包同样包装的可疑物品。“这是什么东西?”面对乘警的质问,两个男青年一口咬定,不知道,包是偷来的。
由于列车上条件有限,乘警只得将两人分开看管,并向武汉铁路公安处乘警大队报告案情,大队领导要求他们将两青年带回武汉,深挖细查。
发现藏毒通道
8月1日,列车缓缓驶进了武昌火车站。乘警大队刑警中队队长王群和同事们早已等候在站台上。两个嫌疑人迅速被押到刑警中队办公室审讯,可疑物品被怀疑是毒品,派专人送往省公安厅进行检验。乘警大队队长黄幼生、副大队长张旭指挥审讯。刚开始,审讯异常困难,两个嫌疑人什么都不肯说。5个小时过去了,刑警除了知道他们的姓名和住址外,包从哪里来的?包里的可疑物品是什么?仍然没有一点进展。
次日凌晨2时,提密码箱的男青年情绪有些波动,民警意识到这是扩展案情的极佳突破口。在政策的威慑和人情的感染下,男青年终于打破了缄默。又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背包男青年随着同伙的坦白交待,也吐露出真相……
原来,提密码箱男子叫周华书,背包男子叫张知奎,均为四川省峨嵋山市高桥镇农民。此次两人是从缅甸用身体内脏携带近700克毒品,欲运往河南省信阳地区交货,不料中途被乘警查获。此时,鉴定结果也从省公安厅带回,可疑物品为纯度很高的4号海洛因。
接货人落网
案情有了重大突破,乘警大队迅速召开分析会,大家认为,应该循线追踪,切断这条人体藏毒运输通道。8月2日一大早,武汉铁路公安处处长王山勇、副处长盛亚民听完黄幼生等人的汇报,当即拍板批示:此案既要追溯来源,又要将接货人一网打尽,由刑警支队牵头,制定出“追根破网”的行动方案,带送货人周华书前往交货地点与接货人接头,争取全胜。
战机稍纵即逝,行动方案留在路上细想。当日晚,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晓刚带领张旭、王群、金卫琪等15名侦查员,星夜兼程赶往交货地点———信阳地区潢川县。
潢川县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狡猾的接货人将交易地点选在此处“用心良苦”。
8月3日凌晨3时,刑警们赶到了潢川县,悄悄住进了一家宾馆,在308室设立了临时指挥部。战前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嫌疑人周华书随即与接货人取得联系,接货人告诉周等待交货时间。王晓刚布置参战人员迅速散开,在不同的监视地点守候。
第二天早上8时,前来交易的接货人突然电告,改变交易地点。王晓刚果断指派侦查员刘平(化名)化装成运毒人张知奎和周华书一同前往交易。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街上晃来晃去的四五个可疑目标被10名侦查员分别死死盯住。终于,一个年轻人走到周华书和刘平的面前,小声说了几句,然后转身离开了。又过了5分钟,年轻人带来一个老头子,要刘、周跟着他们走。走到一巷子口,按事先商定的方案,刘平提出:“我们人生地不熟,就在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
老头子看了看四周,并没有怀疑,冷冰冰地问刘平:“货带来了吗?”刘平沉着地指了指包,点点头,然后问到:“钱带来没有?”
老头子从麻袋里拿出一大沓百元大钞,说:“都在这里,你们点点。”刘平见时机已到,接过钞票往腰间一别,心里暗暗思索,老头子岁数大,跑不了多远,要抓先抓年轻人。刹那间,他朝毫无防备的年轻人猛扑过去,这时,对方才发觉上了当,大块头的年轻人拼命挣扎,个子不大的刘平被重重摔在地上。他起身再次扑上去,死死抓住大块头的双腿,周围接应的刑警们纷纷扑了上来,合力将两人制服,迅速将他们押至等候的汽车内突审。两名接货人,老头子叫王久安,年轻人叫王学杰,是安徽省临泉县人。
巧遇另一毒品案
就在王久安、王学杰被“收网”时。王群带领的另一路侦查员发现了一餐馆内三名形迹可疑的男子。王群选定的监视地点正好在这家餐馆。为了不引起接货人的怀疑,王群点了一个菜,一边吃,一边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动静。他发现,餐馆内的一个人被两个年轻人劝吃着什么,并不时地向王群这边瞟了几眼。王群以为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只好离开餐馆,请求换人监视,不料,这三人突然从餐馆消失。王群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只好不情愿地返回宾馆。此时,王晓刚打来电话指示,与大队人马汇合。侦查员们正在收拾东西时,王群却独自站在窗前抽闷烟,突然,宾馆对面广场草坪上三个似曾相识的身影进入眼帘,他定睛一看,不禁喜出望外,这不正是自己盯了半天的对象吗?王群立刻招呼三名同伴,呈扇形直奔广场。当他们刚刚走到离三人五六米远时,对方已发觉不太对劲,其中一人转身就跑,刑警叶红兵连忙追赶,在马路对面将其擒获。另外两人反应稍慢,被王群等人按倒在地。当场从他们身上搜出毒品三百余克,毒资7000元。这时王群才得知王晓刚等人已将周华书的接货人收网,他悟到这三名毒贩是意料之外的收获,顿时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经审查得知,三人是另一条运输毒品线的接运人。运毒人叫印春方,云南人;接货人分别叫陈前进、陈文化,都是安徽临泉人。
带毒的日子
体内藏毒案件比较罕见,它对藏毒者身心健康有极大伤害。一些毒贩为了利益,不顾藏毒者的身体安全,要求藏毒者拼命往体内塞。周华书、张知奎、印春方就是体内藏毒的缩影。
6月下旬,做生意亏本的周华书正愁无处捞钱,一个在缅甸混过的老乡阿军邀约他一起到缅甸运毒发财。并要他一起去熟悉路线。
7月23日,经过反复考虑,熟悉运毒路线的周华书决定冒险走一趟,为了路上有个伴,他又找到同村的张知奎,并帮他借了400元路费,一起踏上了不归路。
经过几次转车,两人来到云南边境线,连夜翻山进入缅甸。周华书和上次见过的毒贩“陈哥”接上了头。陈哥安排他们住了两天后,就派手下拿来用避孕套包装好的拇指大小的高纯度4号海洛因,叫他们吞下,能吞多少算多少,越多越好。
这时,不明真相的张知奎偷偷问周华书:“要我们吞的是啥子东西吗?”周华书贪婪地用饮料吞服着海洛因,一边责怪地说:“你不要管那么多,反正吞得越多钱越多。”张知奎看见旁边凶神恶煞、腰间还别着手枪的毒贩,终于明白了一切,但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干脆豁出去,赌一把。就这样,周华书吞了35颗(每颗7—8克),张知奎吞了54颗。毒贩给了他俩路费,交代好指定返回路线,并留下联系电话后,声称:毒品送到目的地,定有重谢。交代完后,毒贩把他们送到了中缅边境,就消失在茫茫山林中。
周华书、张知奎趁夜翻山越境,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人的肚子开始涨痛,张知奎害怕地问:“我们会不会丢命呀?”周华书安慰说:“忍一忍,没事的。”两人按毒贩指定路线在云南省内晃了一大圈,路上,肚子实在受不了,纷纷将肚子里的毒品拉出。刚开始,怕被警察查获,只好洗一洗再强吞进去。如此折腾了数次后,两人终于受不了这种痛苦和煎熬,决定冒险将毒品重新包装,装在裤袋和包内。狡猾的周华书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悄悄地将自己带的35颗海洛因藏进了张知奎的背包里,他提着买来的密码箱悠然自得地做着发财梦……
云南人印春方和他们一样,吞下了46颗海洛因前往潢川交货,本来交易已经完成,但是由于还有5颗在体内没有拉出,贪婪的接货人竟然不让他离开,还买来泻药让他吃。就在接货人劝他服泻药时,引起了王群的注意,最后三人全部落网。
8月4日,这7名毒贩被押回武汉,当日被铁路警方刑事拘留。印春方体内的5颗毒品也被带进了看守所。虽然警方采取了多种医疗措施,仍未见效,至今仍然隐藏在体内,他整天惶惶不安,生怕这肚内的5颗毒品会成为“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作。
周华书、张知奎、印春方等人后悔万分,流着眼泪,对办案民警说:“这些日子,虽然很短暂,但我们仿佛在穿越整个世界。这条路不能走啊,走下去一定没有好下场。如果我们有来生……”他们会有来生吗?!
他们的贩毒经历再次告诉人们:那些想利用贩毒发财的不法之徒,只有一条不归路。善良的人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赵军)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