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闸北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重大偷渡案件,抓获了涉案人员5名,其中3人被依法刑事拘留、2人被取保候审。
一年前,上海市曾发生过一起“出国”闹剧。两名蛇头以机场查得严、签证有问题、航班时间已过为由将10多个偷渡客带到其中一位偷渡客家中,住了两个多月。而他们的家人却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称他们在以色列工作、生活得很好,每月收入有1000多美元。今年 7月10日,也就是这桩“出国”闹剧上演后的第10个月,上海市公安局外管处收到一封举报信,称本市居民袁广才、袁林娣从1999年底开始组织多人以到以色列打工为名骗取钱财。闸北警方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日前,终于将袁广才、袁林娣抓获,并牵出了幕后一家非法出入境中介机构———本市一家商务咨询公司。随着这家商务咨询公司老板范某等人的落网,这出“出国”闹剧也就真相大白了。
中途转入旅馆
本市居民朱女士原来经营着一家生意不错的理发店。丈夫杨某在本市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国企工作。1999年底,经亲戚介绍认识了袁林娣、袁广才姐弟。袁称他们正在组织一批人到以色列打工,每人交5万元就可以了,护照、签证都有办法办出来,而且到了以色列后能找到每月1000美元收入的工作。听到这一情况后,朱女士和丈夫都动了心。于是,朱女士关掉了理发店,丈夫辞去了工作,并东借西凑凑了12万元钱。交了钱以后不久,便拿到了护照。2000年9月初,朱女士和丈夫接到通知,以色列的签证办下来了,可以出国了。
9月8日上午,朱女士和丈夫前往虹桥机场。这次出去的人,连袁广才、袁林娣在内共有13人。到了机场后,他们与同去的人员一直等到下午,才见袁林娣、袁广才和一位姓潘的男青年匆匆赶到机场。据袁广才称,潘先生是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出国手续都是由这家公司办妥的。然而潘却对他们说:“因为签证有问题,今天机场查得紧,出不去了,先回去再说。”于是这伙人只得怀着怏怏不乐的心情,先在咨询公司给他们安排的旅馆里住了两天,然后又一起住到了朱女士家中。在朱女士家中,袁广才对他们说:“我一定想办法让你们出去,今天你们先给家里打个电话,说已经到了以色列,也找到了工作,情况不错。”就这样,这帮偷渡客竟鬼使神差地一个一个向家里打电话。在朱女士家中住了两个月后,大家不欢而散。但他们一直盯着袁广才等人要钱。
抓获始作俑者
今年7月10日,市公安局外管处收到一封举报信,称居住在闸北长临路的袁林娣、袁广才为本市多名居民提供虚假的境外邀请函件,骗取因私护照,组织偷渡。外管处领导十分重视,立即将举报信转给了闸北出入境管理办公室。闸北警方马上对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迅速组织民警深入调查,发现袁林娣、袁广才确实有违法犯罪嫌疑,抓捕行动很快展开。
经民警多方调查,终于在共康三村发现了袁林娣新的住处。7月25日凌晨时分,抓捕行动开始了。袁林娣的丈夫打开了房门,屋里空调开得很低,民警进屋后,却不见袁林娣的身影。袁的丈夫也称袁林娣不在家。细心的民警看见房中打了张地铺,便问道:“地铺是谁睡的?”“没人睡。”袁林娣的丈夫露出了慌张的神色。民警把手伸进被子里,“还有余热,”心里有了底。民警仔细观察房间的摆设,最后眼光落在了床上。民警冷不丁地打开床下的一扇门,只见袁林娣蜷缩着身子躲在里面。“出来!”面对民警厉声呵斥,袁林娣束手就擒。她交代了伙同其弟袁广才组织偷渡的情况。
警方又开始抓捕袁广才。7月31日,群众举报:袁广才当日可能会出现在“好客来”酒家。闸北出入境管理办公室民警和分局刑侦支队侦查员进行了守候伏击。但是,民警守候多时,就是不见袁广才的踪迹。以后的几天,民警丝毫没有放弃对袁的追捕。8月7日深夜,警方再次对袁可能躲藏的两处地点进行了突击检查,但仍未发现袁广才的踪影。8月8日上午,民警又得到消息:有人在普陀区的梅岭支路某号发现了袁广才。民警立即前往调查。刚到楼下,民警眼前一亮:袁广才的两轮摩托车就停在一边。这下,民警心中有了底。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一举将袁广才抓获。
随着警方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这两个“出国”闹剧的制造者露出了“真容”。袁广才和袁林娣夫妇曾于1993年到以色列打工,在当地足足呆了5年,也赚了几十万元钱。1998年回国后,他们合伙开了家工厂。由于不善经营,以色列打工赚来的几十万元钱很快消耗殆尽。不久,袁林娣又萌生了去以色列打工的想法。但出去的费用怎样落实?
不如组织一批人出去,不仅费用能“报销”,而且还可以赚一笔钱。于是袁林娣、袁广才通过“朋友介绍朋友”、“亲戚介绍亲戚”的形式,组织到11名偷渡客,向每人收取5万元人民币。不久,袁林娣、袁广才通过上海一家咨询公司提供的虚假境外证明信,骗取了因私护照,并办妥了以色列的签证。
幕后人露真容
据袁林娣、袁广才交代,他们的护照和签证是通过上海一家商务咨询公司办的。具体承办的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潘某和经理范某。警方分析,这家咨询公司有重大骗取出国证件的犯罪嫌疑。民警马不停蹄,立即投入了对该公司的调查。
经民警调查获悉,潘某住在本市江宁路某号,8月23日下午3时许,民警在潘住处附近守候伏击。傍晚6时30分许,一个戴墨镜的高个男青年骑着自行车从外边进了弄堂。民警一眼便看见此人就是潘某。听到有人喊他,潘本能地愣了一下。民警立即扑上前,向他出示了工作证和传唤证。
8月24日上午10时许,民警来到坐落在河南中路上的这家商务咨询公司。公司的面积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但办公用的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样样俱全。老板范某和妻子梁某正在处理公司事务。民警向他们说明来意后,范、梁两人低下了头……
经查,范某今年34岁,与梁某、潘某原在同一家单位工作。1999年10月份,范某夫妻俩开了这家商务咨询公司,潘某为他们打工。原先,公司经营订机票、旅馆等业务,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某很快就开始从事非法出入境中介。他们以每张1000元的价格非法为他人提供虚假的境外邀请函59份,从别的旅游公司低价购进签证,加价出售了70多张商务签证,从中非法牟利。
袁林娣、袁广才的签证和护照都是通过潘、范两人给办的。经警方进一步查明,袁林娣、袁广才组织偷渡时,向每位偷渡客收取了5万元,共计50余万元。但潘和范两人只承认收到了20万元。去年9月8日这天上午,其他偷渡客已到了机场,而在天津路的一家小饭店里,袁林娣、袁广才还与潘、范为钱的事争执不下,到了下午时分,范某看了看手表,说道:“我给你们办的签证有问题,而且已过了航班,你们出不去了。”“那就不去了。”“那怎样糊弄那帮人。”“带他们到机场转一圈不就是了。”这时,潘某和袁林娣、袁广才匆匆赶到机场。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这个“出国”闹剧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由于没有偷渡成功,偷渡客纷纷向袁林娣、袁广才索要钱款,他们是朋友托朋友,亲戚托亲戚,组成了这么一个偷渡的团伙。由于他们自己法制观念淡薄,现在出了事,也只得将苦水往肚子里咽。
偷渡客王某原先做建材生意的,经亲戚介绍与袁林娣认识后,交上了“知心”朋友,不仅付了5万元偷渡费,而且还借给袁林娣6万元,最后听说要到以色列,索性把一辆进口的两轮摩托车送给了袁林娣的弟弟袁广才使用。偷渡客陈某是前面提及的朱女士的侄子,原先没有工作,听说能到以色列打工,向亲戚、朋友、邻居东借西凑了5万元。现在以色列去不成了,但债还是要还的,目前正在四处找工作准备把钱还上。
今年2月份,袁广才为了摆脱偷渡客的追讨,组织了其中6人偷渡到文莱打工。但到了文莱后,没有找到工作,仅住了一个星期就回来了。
目前,袁林娣、袁广才、范某以骗取出国证件和组织偷渡嫌疑被依法刑事拘留,潘某和梁某被取保候审,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本报通讯员黄国祥杭伟芳)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