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办学校,最缺的是啥?资金、土地,还是教师?非也,名校长!沪上一所新创办的民办学校不久前冒出新闻:投资人苦苦寻觅了近一年,谢绝众多找上门的应聘者,最后以不低于25万元的年薪,硬是将一位知名校长从另一所民校“挖”到自己旗下。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被“铆牢”的名校长,大多临近退休或已办理退休手续。特级校长张景堂今年告老离校,即被荟思教育机构“相中”,出任新近挂牌的上音荟思实验学校 首任校长;原南模中学校长张茂昌去年还未离岗,就收到昆山一所民校的大红聘书。而杨安澜、周丹枫、陆继椿、贾志敏等一些退休校长,因具有“特级教师”头衔且办学成绩卓著,更加成了众多民校的追逐对象。
如何看待沪上校长“老来俏”现象?市教委人事(师资)处处长黄日希建认为,这是上海构建一流教育、尤其是探索多模式办学后,出现的一种新情况。试想,如果是公办学校一统天下,退休校长们至多是当当顾问,搞些科研了,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出山披挂上阵。由于冒尖的中小学校长屈指可数,而民办及转制学校近几年猛涨,“供需”矛盾自然会变得十分突出。
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而名校长身后肯定有一批出类拔萃的教师。于是,投资办学的老板自会找捷径──物色到好校长,不愁吸引不来优秀教师。而“争夺”名校长,就成了大家惯用的手法。然而,僧多粥少,名校长资源有限,也就变得“紧俏”了。
张景堂对记者说,目前公办学校还存在众多束缚,而民办学校少了些“紧箍咒”,由于机制和体制方面的优势,校长可以大显身手了,办好一所学校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在学校管理上,到底老校长说了算还是听老板的?如何给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由于没 有“恋爱期”的磨合,一旦签约后,碰到问题发生矛盾导致最后分手的,也时常发生。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 新浪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其中细节未经新浪证实,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