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有如“探囊取物”,作为广东最大的购书场所——广州购书中心已成为某些偷书团伙的目标……
本报连日来接到一些热心读者的来电,反映广州购书中心内偷书现象严重。一位姓马的先生说,他曾在半天之内亲眼看到3个人偷了书,但都没有被抓到。为此,记者昨日来到购书中心,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防盗系统薄弱不设包袋存放
昨天下午3时左右记者到达时,购书中心内人头涌涌。记者发现,偌大一个书城里,只有一些走廊要道上安装着寥寥几部闭路电视监视器。至于电子防盗系统,也仅安装在电子读物部、音像制品厅里,其它如社科、文学、科技、文教等图书部的出入口全都“不设防”。
记者还发现,购书中心竟没有“包袋存放处”,任凭顾客背着包或拎着手提袋自由出入。图书部的进出口虽有一名“把关”的工作人员,但一般都任由顾客离开,即使顾客的手提袋敞开着也置若罔顾,令人觉得形同虚设。
记者注意到,购书中心大部分图书部的防盗似乎仅靠为数很少的几名工作人员用肉眼来监督。在图书部的一些书架旁,一些工作人员站在垫脚箱上居高临下地盯着顾客,而在另外的很多书架旁则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人员只顾自己看书,有的则聚在一起聊天,全然不留意选书的顾客。
记者在随意的走动中,刚好碰见一名左顾右盼有所企图的男子。这名男子东张西望之后,突然迅速地打开身上的斜挎包欲将书放入包内。看到记者正在盯着他,该男子并不脸红,反倒狠狠地瞪了记者一眼,把书放回架上,旋即开溜。
偷书到底有多容易?记者特地挑选了一个“盲区”地带,在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把提包打开,可东张西望了好一会仍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更别说察看记者是否把书放进提包了。
购书中心有“苦”难言
有关人士认为,同北京、上海的大型购书中心比起来,广州购书中心防范疏松偷书现象频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的文化与现代城市管理的形象。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购书中心办公室的刘主任。刘主任称对偷书现象也感到“非常头疼”。据刘主任介绍说,现在购书中心已成为一些偷书团伙的目标,每年都有大量的书籍,特别是价值较大的古籍、音像制品等落入偷书团伙的手中,并被偷偷卖掉。偷书团伙一般串通作案,手法比较隐蔽,很难应付。有时工作人员明明看到有人偷书,却因赃物被转移,没有证据而不得不将小偷放掉。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公安机关曾根据线报,破获了几起团伙偷盗案,在盗窃团伙窝点发现了价值数万元的图书是从广州购书中心偷来的。
至于为何不设包袋存放处,刘主任说,购书中心人流量每天平均达3万人次以上,如果实行包袋存放,则需要专门拨出一层楼的场地,这对原本经营场地就不够的他们来说根本行不通。同时,电子防盗系统成本很高,每本书入防盗网需要四五毛钱的成本,所以只能针对那些较为贵重的书和音像制品。
记者提出,上海最大的购书中心里并没有工作人员监督,全部采取电子防盗,为什么偏偏广州不能实行呢?刘主任则认为,上海购书中心很多书也没有入网,不过只靠防盗系统没有人工监督的做法反而起到了威吓作用。
刘主任说,广州购书中心将加大监督与防范,完善电子防盗系统,教育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实行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措施,逐步杜绝偷书现象。
“大锅饭思想”在作祟?
记者就购书中心国营性质的一、二、三楼图书部偷书现象严重,而四楼的个体经营的私人书店却少见偷书者的现象,随机采访了一名购书者。该购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一种“大锅饭思想”在作祟!他说,因为四楼的书店是私人经营的,丢了书就等于丢了店主的钱,所以看得很紧,而国营性质的购书中心,工作人员监督就相对松懈了。
有关人士认为,改进防盗系统只是防止偷盗的一个主要措施,而增强购书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是偷书者不可逾越的坚固防线。(新快报记者陈志龙 实习生刘建国 陶伟琴 郭芹涛)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