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新问题
上海市是否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曾引起热烈反响,至今,有了一个最新的说法———上海市暂不实施生活垃圾收费。
9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 修改稿),修改稿删除了有关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条款,出席会议的委员对此没有异议。
上海建制700年,全社会商讨立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还是头一回。
凉城新村是近10年来成长起来的人口导入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从老城区搬迁来的,居民们的生活环境有不少改善。清晨7时45分,在凉城新村的一个市级文明小区,环卫工人推起手推车,做一天当中的第一次打扫。垃圾分类收集实施以来,小区已经用上了分类垃圾箱。不过,有件事让环卫工人有点头痛,垃圾箱是分类了,可里面的垃圾没有分类;而且垃圾箱虽说不大,也有约10公斤重,她得用手把垃圾袋一个一个拣出来,最后再搬起垃圾箱,尽量把剩下的垃圾倒干净。“要是垃圾箱能够识别垃圾,自动排斥那些未分类垃圾,还能机械化翻倒,那就好了。”她说。
其实,类似的烦恼在别处也能见到。本市倡导垃圾分类处理,以此带动社区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件事的受益者是居民。至于这样的服务,是否需要受益者花钱来买,就跟得到了其他服务需要花钱一样,却有截然不同的见解。那么,对生活垃圾处置费,市民究竟反响如何?
意见截然不同
6月初,市人大向社会公布《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63119338便成了市民参与立法的热线,截止日那天,市人大常委会共收到696位市民的来信、来电和电子邮件,他们共提出320多个修改意见,内容涉及法规草案的61项条款。
负责收集市民意见的万艳、姚婴告诉记者,市民们的参与热情始料不及。在各种意见建议中,市民们见仁见智,改善生活环境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他们强烈呼吁早日立法,让市容环卫管理有法可依,让生活环境更符合市民们的心愿。市民们的参与,无疑为人大立法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情民意。
当时,草案第五章第39条的内容是:“本市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专项用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具体征收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这引起了市民们的特别关注。对于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两种见解针锋相对。不少人认为,垃圾处置是社会公共事务,生活垃圾处置费应出自政府财政拨款。然而,这一强烈呼声也不能掩抑另一种声音———“生活垃圾,谁产出,谁负责”。发出这一声音的市民在关注:怎么收费才既有利于环境卫生,又让大家感觉方便合理。市民张柯建议,按户收取处置费不大合理,最好把家庭用水量作为参照标准,按比例收取处置费。还有人建议,收费的额度不宜过低,否则怎么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垃圾产出?
市民还建议,可否增加惩罚性措施:对那些乱扔垃圾,有垃圾箱不用,习惯让垃圾袋停留在楼道里,楼前草坪上的不良行为,要予以罚款。
市民期待,如果新的法规能够规范目前名目不同的“垃圾费”,居民依法缴费,职能部门依法提供服务,尽到管理的职责,这是件好事。但是,更多的意见却使立法机构感到:无论最后收费与否,我们必须明确市民到底需要怎样的管理。
管理必须依法
有人大代表指出,在一个国际大都市,要提高行政的效率,就应当确立“人本位”的行政文化,这就是:管理就是服务。居委会、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部门,就应当尽力为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在有法可依的时候,环卫部门更有责任依法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然而,一些小区的管理,却并不能让居民们满意。
在市人大征集市民意见的过程中,有两位市民在电话中讲述他们经受过的“环境脏乱差”之苦,忍不住失声痛哭。新市南路的居民向本报反映,里弄环境原本不错,自从生意人在小区里加工食品,用做燃料的旧木材堆积如小山,老鼠便在“山”里安居乐业,居民可倒了大霉,他们种的花草被鼠辈啃光、咬光、吃光。居民向居委会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总得给人家吃饭呀”。“人家”理应不包括老鼠,居民只好买来“粘鼠板”,有一家一夜擒获8只老鼠。可是,根源不除,鼠患难绝。居民不禁要问:管理者到底该不该亲眼来看一看,管一管?
所以,不少市人大代表认为,在征收垃圾处置费的立法中,应当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以便环卫等职能部门知晓:自身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应当对居民作出哪些承诺,提供哪些服务。在草案二审中,委员们建议,工商部门在准许餐饮业进入小区之前,环卫部门有权事先知情,以便环境管理。
奖励文明市民
生活垃圾处置费可以不收,那么,生活垃圾分类究竟该如何推进?草案修改稿建议,本市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单位和地区的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指导。
对于这一建议,委员们表示赞同。特别是“指导”一说更是深得人心。
的确,目前的情况是,市民们不是不想分类投放垃圾,除了必要的分类垃圾箱等硬件设施外,他们更需要的是指导和鼓励。
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草案之前,记者在卢湾区茂名坊看到,整洁的垃圾房内摆放着分类垃圾箱。与别处不同,其中的无机垃圾又分成了塑料、废纸张和一次性塑料泡沫饭盒三类。从中不难看出细致周到的环卫管理。
茂名坊老房子多。据卢湾区区长张载养介绍,这些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距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老房子里当然老居民相对较多。可是,就在这样的老式里弄,分类垃圾处理却做得刮刮叫,什么垃圾放哪里,居民们心里明明白白,做起来干净漂亮。这得益于宣传和引导。
所以,张载养认为,在老城区,提升环境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素质,我们有信心。而且,对于那些为改善公众生活的环境质量作出了贡献的市民,区政府决心予以奖励。张载养表示,依照卢湾区目前的财政状况,可以拨出一块公共财政服务公众生活,包括设立公共生活奖。设立公共生活奖的最终目标是,有一天,市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以至于人们不好意思再因为分类垃圾处理得好,就要得奖励。(本报记者 姚丽萍)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