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肩挎着沉重的黑皮包,在广西展览馆门前向进进出出参观学生用品交易会的家长、孩子赠送“营养牌”宣传资料。然而,人们大多对这位老人的“营养牌”不屑一顾……这是记者9月23日见到的一幕。
记者从老人手中接过一份资料,里面除“膳食平衡”的种种道理外,还印了108张“牌”,每张“牌”上注明一种食品的名称及各类营养含量。老人翻着一张张“牌”感慨道:“ 我从1980年开始搜集资料、实践探索,研究出‘营养对数法’。人们每餐吃了什么东西,在我这‘营养牌’上一查含量,达没达到标准,还缺哪方面的营养,该吃什么食物补足,一目了然。比如很多南宁人早餐一碗米粉、一碗稀饭打发,其实除了热量外,蛋白质、钙、维生素都达不到营养要求。”
记者得知:老人名叫杨永椿,是南宁造船厂退休工人,今年已经72岁。祖辈两代从医的背景,使杨永椿早早便“不务正业”,开始了“营养牌”的研究。老人叹道:“我这套《膳食平衡‘营养牌’》资料印了500份,每天早晨到人民公园、南湖公园、朝阳花园向晨练的老人宣讲,要资料的每份我只收点印刷成本费,可是感兴趣的人不多,还反问‘我一天吃什么要你来教?’他们不知道:现在很多病如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营养是把双刃剑,缺乏致病,过剩也致病。”
杨永椿的“营养牌”是否科学?记者请教了广西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郭松超。郭教授认为:尽管“营养牌”对数计算的具体算法是否严密还有待证实,但它的“膳食平衡”原则是符合国家营养学会的要求的,有一定科学性。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