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除了少数著名旅游景点游人潮涌,超出最佳接待量之外,大部分景点显得平静。这首先要归功于“十一”前旅游市场的充分调动及有序管理,另一个原因就是,市民出游呈现多元化态势,人们开始比较理性地选择各自的出游方式和度假方式。
从双休日到“五一”、“十一”的7天长假,假日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居民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与两年前首次7天长假,人们争先恐后远足出游比起来,今年“十一”市民出行的心态更加平稳,多了几分理性与成熟。“休假即长途旅游”的观念开始动摇,人们不再满足于人挤人、人看人、走马观花式的旅行,而长途奔波劳累也与人们放松身心的愿望相悖。于是,今年“十一”出行者中,选择中短途出游人数显著上升,市郊休闲度假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人们更多地把长假当成调整身心、轻松休闲的良机。而不少城市近郊新兴旅游景点的开发,也成全了这些市民的出行愿望。
旅游市场的多样化、百姓家庭经济实力的提升,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空间。与知名的风景名胜相比,不少市民开始青睐富有人文内涵的特色旅游项目,一些景区的文化游、民俗风情游引得游人如织。到郊区农家采摘,满足了不少游客渴望参与式、体验式旅游的乐趣,到大自然中,全身心地体验与蓝天白云相拥相亲的感觉。有私家车的市民驾起自家车一路自由自在。更有亲朋好友结伴出游,让旅途多了几分融融亲情。
只有当衣食无忧后,人们才会萌发外出旅游、休闲度假的渴望。只有当百姓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催生繁荣的旅游市场。仅仅几年的时间,活跃的旅游市场给渴望休闲度假的市民烹制出花样百出的旅游盛宴,而这背后是7万亿元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作支撑,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良好预期作根基,也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走强的写照。
今天,旅游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地方可玩,而讲究怎么玩得更开心、更舒服,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更为“苛刻”,如旅行安全的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导游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景点的道路交通标识应该更加细致周到等等。透过这些挑剔的眼光,我们可以感觉到旅游者的渐趋成熟以及旅游市场的快速启动。
对比以往,黄金周的“含金量”在市民眼里大有走低之势,因为长假年年有、旅游机会年年有,也因为之前的长假已使不少人饱尝了旅游之乐,因而,人们已不把这个假期看得“机不可失”。不少人放弃旅游,或亲友欢聚,或健身娱乐,或装饰家居,或读书充电,把平日无暇料理的事情一桩一桩弥补回来,从容品味轻松与惬意的休闲时光,让平日里紧张的身心彻底放松。
休闲生活的质量是衡量市民总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若干年前我们尚不知“休闲”二字,到刚刚推出7天长假时各旅游景区爆满,到今天人们休假方式的日趋多元化———这一切正记录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色彩,记录着时代欣欣向荣的足迹。(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