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记者黄康温 莫义君)让不少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蚂蟥,如今在许多养殖户的眼里,已经比鸡更可爱了。不为别的,养殖蚂蟥纯利可达7000~8000元/亩,如果论条算,一条蚂蟥可以赚15元。“这种特大蚂蟥,在我们眼里就像个‘金元宝’。”养殖户们说。
然而头一次去见识这种“金元宝”,记者仍忍不住头皮发麻。10月17日,经过自治区 农业厅一位专家介绍,记者在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研基地的池塘内,看到了这种宽8厘米、长25厘米的大个蚂蟥。时约下午5时许,蚂蟥们成团地叠成金字塔状,簇拥在池塘一角。从1996年就开始研究药用蚂蟥的周维官副研究员看出记者对他的“宠物”不甚自然,便笑着说“它们正相亲相爱依偎在池塘边呢”,说着便用手捞出一条又一条蚂蟥给记者看,说:“在能够医用的两种蚂蟥中,这种‘宽体金线蛭’是不吸血的,它们以福寿螺为食,不用怕……”
说起这种蚂蟥研究课题,还有一段故事。宽体金线蛭在1996年作为成灾的福寿螺的生物克星,从江苏引进广西。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当初承担这个研究项目时,怎么也没料到这种蚂蟥会在5年后的今天,给“改制”不久的研究所带来商机。今年以来,宾阳、岑溪、玉林、贵港、钦州、马山一带不少养殖户,得知江苏、武汉等地养殖宽体金线蛭效益比鱼、鳖、黄蟮等水产品高出数倍后,找上门要研究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于是在4月份,研究所顺势利用已取得的养殖技术优势,推出宽体金线蛭“冬繁春养”的生物养殖法,将宽体金线蛭一年只产一次卵人工改变为一年产两次卵,使这种蚂蟥养殖可以产业化。
由于干蚂蟥直接可以卖到医药市场,不像别的养殖靠炒种苗坑害下家,因此不久前,共青团广西区委已将此项目定为“广西帮助千名青年科技创业行动”的主要项目,团区委专门组织的首批百色、南地各县的200多名青年,刚在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接受了这种蚂蟥的养殖技术培训。现在,已约有50多养殖户养殖了300多万条这种蚂蟥。。并且,一旦发现前来办事的人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