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11月6日晚8时起,武昌上空云层中出现一绿色不明飞行物,该飞行物呈椭圆形,悬浮在云层中,周围有光影,完全不同于以往媒体报道的激光灯或者探照灯之类的物体。
在最佳观察天体的观测点——珞珈山上,该物体的轮廓更加明显,与飞碟很相似。记者赶到洪山礼堂,在这里,记者看到:该物体后面似乎有一条细细地光线连在上面。一位过路青年告诉记者,该物体的来源就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记者当即随该青年前往中科院,越接近中科院,连在不明物体后面的细线就越明显,最后到了物理研究所时,细线成了一股碗口大的光束。记者在该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找到该所詹明生所长和龚顺生研究员。他们揭开了的谜底。原来这是国家第一台高空探测高空雷达发出的一束纳秒光,光能探高130公里,因此人们会觉得光束是从云层深处射下来的。这一项目是国家“973”项目脉冲项目重大课题,依靠超短波脉冲,用纳秒速度向空中发射光束,主要用来研究太阳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整个研究从1998年开始,以前也发射过,这次是功率最强的一次,所以看到的人数多,同时给人的感觉也同以前很不一样。这次的发射非常成功,证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该技术。
另据了解,我国是在继美国、法国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newsphoto供图)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