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狮子伤人、野生动物园申请枪毙狮子事件引发的争论,至今余波未止,也使得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关注。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接触一些最新的有关动物的科学和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每每令人大吃一惊,让人惊叹造物主的伟大,感动于动物对人的恩惠和忠诚,反思人类的傲慢与渺小,启迪人类的爱心,增强对地球与生命的责任感。
某些动物攻击人类只是为了“娱乐”
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秦皇岛野生动物园的专家发现,个别食草野生动物不仅会出于自卫攻击人类,而且还会主动骚扰游人,进行“娱乐性攻击”。
在这个野生动物园里,一只雄性长颈鹿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突然主动逼近游人,用前蹄踢人。饲养员郑晓红说,这只长颈鹿也经常追打蜻蜓,追逐幼小跳羚和白脸牛羚,但并不真正伤害它们。
动物园里,一只雄性斑马常常主动跑到游人身边,先用嘴咬,然后转身踢人,并且“乐此不疲”。
野生动物专家王首中发现,角马的“娱乐性攻击”行为最为明显。有时一群角马会从一百米之外突然奔向游人,摆出进攻的姿势。如果人并不退却,它们过一会儿就自己走开。
他说:“如果它们看到人惧怕后退,就会立即群起而上,围着人不断奔跑,但并不伤害惊慌的游人。”
王首中的同事张学礼对笔者说,食草野生动物最常见的攻击行为是“警惕性攻击”,多发生在动物采食受影响的情况下,如长颈鹿用前蹄踏地或向前踢、斑马转身用后蹄踢蹬等,意在警告人或其他动物不要靠近。
他说:“这些动物的‘娱乐性攻击’行为往往在游人较少时发生,一般不会对游人构成威胁。”
野生动物不爱西药爱中药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的专家还发现,某些野生动物在受伤的时候更喜欢用中药。野生动物园专家郑晓红告诉笔者,在治疗动物外伤方面最常用和有效的药物包括红药和云南白药等。他举例说,该园一只小狮子右前肢受伤后不敢着地,在不能进行麻醉的情况下,这只狮子内服红药七天后,四肢即活动如常。
一只非洲斑马在后蹄受到严重伤害后,也是通过服用红药在三周后痊愈的。他说:“事实证明,由当归、红花等中药材制成的红药,有明显的止血和活血散瘀作用,不但药效明显,而且价格低廉。”
这位专家说,园内一头雌性斑马在被同类将腹部挑开一条长约十厘米的伤口后,由于野性大发,无法进行外科处理。在使用其他药物效果均不明显的情况下,专家们改用中药云南白药拌料喂服,结果次日就伤势减轻,两个星期后伤口基本愈合。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区,占地三百多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野生动物园。目前有六千多头(只)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
猴子也会“助人为乐”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中的确存在相互帮助并且按照贡献大小分配食物的例子。比如,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猴子会主动帮助同伴取得食物,而接受帮助的一方则主动与对方共享劳动成果。
这种猴子名叫僧帽猴,体格较小,但脑部较为发达。它们会集体追杀猎物,最后杀死猎物的那只猴子会把战利品与参与打猎的同伴分享。
美国埃默里大学耶基斯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把两只雄性僧帽猴分别关在两个相邻的笼子里,在笼子外面放一个很重的托盘,盘上放两只碗。其中一只碗里装了苹果块,另一只碗是空的。由于托盘很重,必须由两只猴子合力才能够将它拉到面前,而且只有一只猴子够得着装苹果的碗。
实验发现,根本拿不到苹果的那只猴子,尽管并不能保证另一只猴子会知恩图报,仍会主动
帮助同伴把托盘拉近。而拿到苹果的猴子,本可以独自吃掉苹果,但它总会把苹果分一部分给出力帮助过自己的猴子。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合作与分享并不是盲目的。如果托盘较轻,一只猴子能够独自把苹果弄到手,要它主动与别的猴分享就比较困难。
绵羊在两年后还能认出同伴的面孔
人们总是误以为一只绵羊和另外一只长相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动物世界中,同类之间互相辨别的本领和人类并没有不同。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巴布拉汉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绵羊在两年后还能认出同伴的面孔。
在设计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将50只绵羊的面部照片配成25对,然后教绵羊认识这些成对的照片。研究人员采取的方法是,如果绵羊朝正确配对的照片移动,科学家就会给它们奖励。两年后,科学家发现这些绵羊仍能够正确识别出当初“认识”的照片。
对此,科学家解释道,如同人类和猴子的大脑一样,绵羊的大脑中也有一块专门用于完成记忆工作的区域。他们认为这项试验表明绵羊具有很强的识别同伴面孔的能力。
果蝇睡觉和人的区别并不大
一只果蝇怎么睡觉,很多人也许不会关心。但是,如果科学家发现,果蝇的睡眠与人其实极其相似,你也许会大吃一惊。
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果蝇的睡眠周期可以被咖啡因和抗组织胺药改变;如果让果蝇很晚入睡的话,它接下来一定要把睡眠补足。科学家还发现,果蝇似乎和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睡眠调节蛋白——一种控制神经传递素水平的酶,这种酶还控制人体内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水平。
科学家相信,这种常用于生物学实验的小昆虫也许能被用来研究人类的睡眠。果蝇有1万多条基因,其数目是人类的七分之一,但控制果蝇发育的基因却与人类的十分相似。
实际上,科学家们相信,不仅是果蝇,人类与看似风马牛毫不相及的其他昆虫的关系都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很多昆虫有不少基因不但与人类是近似的,而且甚至是相同的。
“野味”不好吃并且有损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生物学家曾经对笔者说,所谓野生动物更为好吃的说法纯属猜测,根本没有科学依据,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畜家禽并无区别。从人类的饮食和消化特点来说,农牧业所提供的产品才是自然界中人类所能得到的最好美味。
在此基础上,最新的研究还表明,乱吃野生动物对人体健康不利。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一百多种,如炭疽、B病毒、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现在许多地方饭店非法经营的野生动物大都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端上餐桌,食客们在大饱口福时,很可能被感染上类似疾病。
这位专家还说,在众多野味中,人们吃蛇最多。蛇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等;有的蛇皮肉之间寄生虫成团,“蒸不熟煮不烂”,很容易寄生在人体内。
在哈尔滨第一医院,医生们已经抢救了多例因为吃蝗虫、甲壳虫等所谓野味而食物过敏的病人。医生说,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诊断不清,难以治疗,甚至会因此丢了命。
专家的研究还证实,由于环境污染,许多野生动物深受其害。有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而在野生动物身上累积增加,人食用这种野生动物无疑会对自身健康形成危害。另外,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
启迪爱心,解放动物
这些有趣的发现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有趣和有用。这些发现让我们深思:人一定比一只蚂蚁更聪明能干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与蚂蚁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产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造物主面前,人不比一只蚂蚁更加高贵,科学家甚至可以列举若干蚂蚁值得在人类面前自豪的秉性和智慧。
国外一位著名的环保专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解放动物》。今天,在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面前,向来处于人类工具的被奴役状态的动物,正在向人类发出有史以来最为强烈的要求“解放”的呼吁。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