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记者张梓 实习生何斌
11月28日,新快报报道了一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打工仔,为了证实其攻克了世界超级数学难题,不远千里来到广州,希望新快报记者寻找数学权威为其鉴定的感人故事。第二天,这位名叫杨频的数学爱好者再次找到记者,就数学专家对其证明方法的评定提出异议,希望与数学专家进行一次辩论会,当场回答专家对其证明步骤所提出的疑问。
这名打工仔到底是太执着,还是走火入魔?记者再次深入采访,一探杨频的内心世界———
“我的证明是正确的!”
“我自始至终都认为我的证明是正确的。”面对几位数学专家对其证明的评价,杨频承认他在数学语言的表述和技巧的运用上不够准确,并且一些证明步骤过于省略,但他还是坚信自己是对的。
他认为,“费尔马定理”之所以成为高难度的难题就在于世人没有找到“绝妙”的方法,一旦找到适当的方法,高难度就变得很简单了。因为在费尔马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现代的高深数学,所以他认为“绝妙”方法肯定不是指使用现代的高深数学知识来解这道题。而他证明此定理的所有信心和决心就都来源于此。
“我一直滞留在广州,再次修改和完善了原来的论证,现在惟一的心愿就是同专家们进行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哪怕最终证明我是错的,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杨频掷地有声地说。
虽然杨频的论证结果先前已被专家们认定为是错误的,但是,记者看到他那副老实厚道的脸庞透出的倔强,记者还是答应联系专家们进行一次座谈,以圆其心愿。在找到专家之前,记者先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
“仅仅是爱好,与名利无关”
记:你在广州呆了20多天吧,浪费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花在工作上呢?
杨:我是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业余”,就是在工作之余才钻研。
记:不会与工作冲突?杨:不会。但是,作为一个痴迷于此的爱好者,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心里总是不踏实,我会尽量调节好爱好与工作的冲突,不会影响工作。比如这次我来广州,主要是我们负责的工程接近尾声了,自己有一小段可以支配的时间。
记(打趣地):你这辈子就耗在上面了吗?
杨:我更大的理想是发明一部节约能源的机器。我孩提时亲眼看到开采的煤矿被大量无谓地浪费就深感痛心,于是从小就立下了这个决心,造福人类。
谈到名与利时,杨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是一个名利淡泊的人,证明费尔马大定理仅仅是出于爱好,与名利无关。”
最后,杨频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心声———“我非常感激《新快报》,能为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找数学专家求证,并作专门的报道。这对我这样的数学爱好者是莫大的支持,我很感动。”
杨频的证明还是错的
近日,记者同杨频来到石牌某高校,请了两位数学系研究生再次对杨频新的证明过程进行了分析,他们与杨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经过双方的辩论,杨频证明中的疑点变得明晰起来。有讨论,才有进步,这句话一点不假。记者作为旁观者,亲眼目睹了他们在讨论中互相激发出各自的灵感,使许多问题得到解决。
杨频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结果,这个结果粉碎了他成功的梦想。他的神情有些黯然,记者深深地为他感到遗憾。他曾怀着热切的期望来到广州,几经波折后,最后他还是失败了。
普通人也可浇灌科学之树
杨频离开广州前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说,这次来广州验证有关费尔马大定理的论证,特别要感谢《新快报》及数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对于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来说,如果没有热心人的相助,这条验证的道路是无法走下去的。
他还表示,对于费尔马大定理的论证,不管成败,他都会以平常心对待。他相信,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至死不渝地用心血和汗水来浇灌科学之树!
粤港澳新闻尽在广东新闻中心【广东睇真D】【情满珠江】广东站首页改版有奖调查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