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12月18日讯(记者 王太星 姜淑芹)价值数十元的商品只卖一元钱,岛城部分大商场甘做这种赔本生意的意图何在?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就在“一元购物”风暴席卷岛城之际,青岛商界传来了青岛百盛“吃掉”青岛国货、三百惠和胶州新世纪的消息。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周围曾经聚集着华联、百盛、发达、国货、东方5家大型百货零售商场,相同的业态、相似的面孔,使这里一度成为价格大战的中心,现 在“发达”经营惨淡,老“国货”和“东方”选择了资产重组之路,新“国货”则和“三百惠”、“胶州新世纪”一起并入“百盛”。青岛台东商业圈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价格战、“口水战”,结果以“当代”的关门歇业而告终。而在集中了四五家大百货商场的李村商业区,“华隆”转行做起了IT生意,“北方国贸”和“崂山商贸”拆掉隔断两家并一家,并且退出家电领域。
青岛百盛公司梁经理认为,在“一元购物”风暴中,价格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商品的价值,参与这种“赔本赚吆喝”价格战的商家最后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大鱼吃掉小鱼”。
据了解,尽管青岛市早在1999年就由数十家商业企业成立了零售企业协会,但目前看来协会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一些“大户”还是历次价格大战的参与者甚至是发起人,这次“一元购物”风暴也不例外。业内人士指出,在商品种类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大商场凭借自己的实力敢打出“一元购物”的口号来,从中小商场中争抢客源,几个回合下来,客少人稀的中小商场就会陷入困境,最后免不了要转行,或是被大商场兼并掉。因此,“一元购物”的背后,是一些大商场重新瓜分市场、兼并整合中小商场,进一步扩大实力的意图。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