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老将军徐庆禄1944年4月10日参加革命时,还是文盲一个。但从198
6年他进入合肥老年大学起,经过15年的笔耕不辍,一部12万字的《岁月留痕》于近日
出版。
今年77岁的徐庆禄老人,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7医院副政委。1982年离休,后
参加合肥老年大学83226部队干休所分校文学班学习。15年来拖着一条两次骨折、一
次开刀的残废的右腿,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由一名参加革命时的
文盲,成为 合肥老年大学文学专业的一名优秀学员、合肥市桑榆学会的理事,并于今年国庆
、重阳之际,自费将自己70多年的人生轨迹凝结成一部12万字的《岁月留痕》。
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和紧张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徐老不是幽闭在干休所舒适的小天地里
,沉浸在怡然自得的天伦之乐中,而是选择了学习。徐老说:“学习是为了弥补以前失去的
东西。1940年,我14岁时,全家逃荒东北。1941年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弟弟走门
串户给人家送财神爷讨点钱,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身穿新衣服,手提灯笼,放着鞭炮,热热
闹闹地过新年,我们兄弟两人却冒着刺骨的寒风满街跑,走着走着就伤心地哭了。以前生活
苦,哪有机会学习。当衣食无忧,学习机会来临时,我不能再错过。”
见到笔者,其老伴李凡宁说:“由于他以前基础差,为尽快把知识补上去,他就拼命地
学。有时还不知什么时间吃饭和睡觉,需要别人提醒。”徐老接过老伴的话说:“不学没办
法。后来想写一点东西,更是感觉到有许多字不会写。怎么办?查字典,光是学习查字典就
学了一个礼拜。”据其老伴李凡宁介绍,最近几年,徐老翻坏的字典已有好几本。
学习给徐老带来无限乐趣。“知识使我心里亮堂、坦然。”徐老说,“学习还给家庭生
活增添了乐趣:当我拿到合肥老年大学校歌时,那第一句‘蜀山青松夕照明’就把我吸引住
了。一天中午,我一边炒着菜,一边低吟着,‘……延安精神,抗大的旗,合着新长征的军
号声。’老伴在一旁咯咯地笑着:‘你咋了,炒菜还要军号声。’”
这一学就是15年,毕业证书拿了一张又一张,笔记本摞成了小山,但徐老就是不愿离
开合肥老年大学这个火热的集体。也许是文学那根独有的纤细触角,触及到了他内心的最深
处,也许是人生经历太丰富,半个世纪风尘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岁月的积淀化作心中缕缕
情愫,以至不得不借助文学形式排遣,于是在徐老77岁高龄时,终于写出12万字的《岁
月留痕》。
青山夕照勤耕耘,学海泛舟乐无穷。第十二集团军政委潘瑞吉为其著作题词:“老有所
学,老有所为,值得提倡支持。” (李晓春 孙林)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