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信
昨天,合肥华兴外语学校朱老师投书本报:
合肥晚报编辑记者,你们好!
我是合肥华兴外语学校的一名老师。近期,我班学生临近毕业,学生边学习边实习边等
分配,但有4名学生工作心切,自己到社会上找工作,结果3天内2次受骗,被骗金额16
00元。现将他们受骗2次的经过经本人整理后寄给你们,借贵报一角向社会提个醒,让那
些迫切需要工作的学生及其家长千万小心,有些中介和招聘是陷阱、是圈套!
华兴外语学校老师 朱自刚
2001年12月
新闻事实
2001年11月25日,合肥华兴外语学校学生陶勇和同学汪亮从逍遥津地下道经过
,看到一家中介公司正在招聘“抄字员”:“某公司招2名抄字员,每小时7元。”陶勇和
汪亮欣然应聘,每人交了50元中介费,按照提供的地址去报到,却不见“某公司”的踪影
。2个学生满腹疑惑地返回逍遥津地下道,发现中介公司也神秘失踪了。
2001年11月28日,陶勇、汪亮和其他2位女同学一起上街,看到马路边的电线
杆上贴着一则招聘启事:“现有合肥市鸿运商贸公司,招聘仓管、送货员和促销员若干名,
有意者到长江批发市场对面的公司办事处报名。”“吃一堑、长一智”的陶勇和汪亮决定“
不见兔子不撒鹰”,先看看再说。4人来到这个办事处,看到一间门面房里面有3名工作人
员(2男1女),还有不少酒。名叫“张松”的经理说:“我们公司目前与合肥许多家酒店
都有业务往来,工作量很大,你们先填一张表吧!”4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破绽,便爽快地
填了表格,留下传呼号码。“是否录用,3天内通知你们!”张松说。11月30日,张松
通知4人,决定录用他们。按通知,4人带上有关证件、照片到公司办理有关手续,每人交
纳了410元“风险抵押金”和“服装押金”,并签了“合同”。“12月3日上午8时来
上班。”张松说。12月3日一大早,4人便赶到公司,却发现公司大门上贴着一张告示:
刚被聘用的14人到黄山大厦609室报到。一行14人赶紧跑到黄山大厦,却惊奇地发现
609室是妇联开会的地方,根本与“鸿运商贸”没什么关系。他们急忙拨打张经理的手机
联系,却没有人应答。
记者调查
根据陶勇和汪亮提供的地址,记者赶到逍遥津地下道,果然这里已经见不到当时的中介
公司了。长江批发市场对面的“办事处”,也只有“铁将军把门”,“张松经理”留下的电
话,怎么打都没有人接,手机则已暂停使用。
黄山大厦的服务员小姐明确告诉记者:“609室是客房,根本没有什么公司!”而长
江批发市场附近的群众也证明“鸿运商贸公司办事处”子虚乌有。
“要教育学生尽量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去求职,尽量对招聘单位事先有所了解。”安徽大
学社会学者徐华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求职心切,社会经验又少
,容易被骗子利用;另一方面,骗子的确太狡猾,搭起草台子,唱起花脸戏,一得手就跑,
有关部门实现有效监管有很大难度。
·记者 周军·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