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北京至少有217条狗126只猫成了幸运的弃猫弃狗,因为有人收养了它们。收养猫狗的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已经退休的中文系教授芦荻,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一位已经70岁的老人。
为了弃猫弃狗,几年前芦荻老师把家中的一个宝贝香炉典当了7万元,又借了一笔款,再加上一位佛教徒的捐助,在北京郊区置了一块1.13公顷的土地安置它们,因为救护来的猫 狗非老即病,少有健康的,所以芦荻老师专门设了一家宠物医院医治它们。现在,郊区的基地“狗满为患”,医院也快成“猫狗基地”,不像医院了。于是,她又把家“挪用”成了猫狗的领地,而和家人分别退至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房,整天生活在污浊的空气中。
基地的狗一天就要吃掉4袋狗粮,而一袋狗粮90元,所以,不算上芦荻老师给8个工作人员开资,仅所有猫狗一个月正常的食品开销就要2万多元。芦荻老师现在负债累累,今天不知道明天的狗粮在哪里。记者采访时,芦荻老师就接到了提醒欠款的电话,并且家里的狗粮已告罄,却无钱再去买。现在她整天想的就是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卖。
芦荻老师是一个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一个文雅之人本来完全可以过上幽雅舒适的生活,可是却跟那么多猫狗打起了交通。这样的爱心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芦荻放着好好的古典文学不去研究,却去养什么狗。”可所有的冷嘲热讽和困难都没有让芦荻老师“悔改”。
从1989年动起创办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念头,直到现在,芦荻老师收养的猫狗队伍一直在扩张,并且种类也发展到了鹅、鸭和猴子等。收养了这么多狗,芦荻老师得到的惟一的“回报”是每一条狗每一只猫都跟她很有感情,它们都很听芦荻老师的话。
芦荻老师说她非常欣赏圣人阿甘说过的一句话:对待动物的态度是检测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的窗口。也许,这就是她的原动力。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